2020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6-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论著
  • 史 彬,丁华明,王传彬,曹 锋,高 飞,林婷婷,陈 东,董江宁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01-20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COVID-19)肺炎与肿瘤放化疗所致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caused by chemoradiotherapy,IP-CRT)的不同时期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区2020年1—3月确诊的73例COVID-19感染患者(COVID-19组)及肿瘤院区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44例IP-CRT(IP-CRT组)的动态胸部CT资料,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分布、范围、形态、密度、主要征象及伴随征象。结果: ① 初次阳性胸部CT检查分析显示,两组均以多发、双肺、多肺段受累、多形态共存及磨玻璃密度为主,且均可见条索影、细网格影、“铺路石”征、支气管改变及胸膜增厚(P>0.05);COVID-19肺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周边区域,可伴“晕/反晕”征及血管改变,“空洞/空泡”征、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在IP-CRT更常见(P<0.05)。② 临床进展期COVID-19肺炎主要表现为小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伴实变病灶、“铺路石”征;IP-CRT发生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多样。③ 临床恢复期分析显示COVID-19肺炎可形成“树上挂网”征,随时间后延纤维化条索影可吸收;IP-CRT所致的纤维化条索影多永久存在,伴随胸腔积液量减少、淋巴结大小恢复(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对COVID-19肺炎与IP-CRT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王红彬,邓建红,柳 杰,路 红,刘佩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09-21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对乳腺内可疑恶性成簇钙化病变穿刺活检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49例乳腺内有成簇钙化病变的患者行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2例因乳房压迫厚度较薄无法实施旋切、1例因乳房压迫后病变距离乳头位置较近而放弃手术,最终完成手术46例。39例应用针槽20 mm旋切探针,7例应用针槽12 mm旋切探针;1次压迫乳房检出钙化灶26例,经改变体位压迫乳房检出钙化灶5例,未改变体位但重复压迫乳房检出钙化灶15例;进针后定位准确43例,定位不准确3例;旋切后标本组织X线摄影后均显示钙化。除术中出血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术后感染。结论: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操作中乳腺的摆位、定位点的选择、曝光条件、曝光次数的选择、旋切探针型号的选择、旋切中方向的侧重及并发症的处理是技术关键,对病变的准确切除、患者接受X线剂量的多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
  • 耿小川,庄治国,张科蓓,陈 洁,成 芳,张 庆,华 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14-22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初步探索3.0T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uppression,WBDWIBS)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直方图参数对于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疗效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完善2次WBDWIBS检查,患者疗效评估为疾病进展9例,无疾病进展16例。记录乳腺癌骨转移病灶治疗前后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最小值、10%、25%、中位数、75%、90%、最大值,并计算各个参数的变化率。治疗前后乳腺癌骨转移的ADC值直方图参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疾病进展与无疾病进展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预测骨转移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25例患者从整体角度分析,治疗后乳腺癌骨转移病灶ADC值的直方图参数中除10%、标准差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04)。按照疾病进展和无疾病进展分析,治疗前两组间ADC值的直方图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治疗后ADC值的标准差、10%、25%的值及其变化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且具有合理的准确性。结论:基于3.0T的WBDWIBS的ADC值直方图参数对于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具有可行性。
  • 郑福玲,孔令燕,王 晓,高 鑫,薛华丹,金征宇,孙 强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21-22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乳腺超声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6—7月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FFDM、DBT及乳腺超声检查,并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依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评分分别计算DBT、FFDM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用Kappa分析分别评价DBT、FFDM、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用Fisher确切检验法,评价DBT、FFDM和超声检查对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结果:DBT、FFDM和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5.07%、64.18%和76.12%,灵敏度分别为90.32%、67.74%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0.56%、61.11%和69.44%;DBT、FFDM和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Kappa值分别为0.70、0.28和0.52。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病变检出的灵敏度比较:DBT与FFDM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与超声及FFDM与超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病变检出的特异度比较:DBT的特异度最高,但3种方法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FFDM及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虽然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优于FFDM,是乳腺癌筛查、诊断更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 季 宇,李博鑫,赵 瑞,路 红,刘佩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26-23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乳腺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乳腺触诊成像、乳腺X线摄影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108例患者资料。分析乳腺触诊成像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不同病变类型以及纤维腺体背景类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08例患者中,恶性病变76个,良性病变32个;肿块型病变57个,非肿块型病变51个;发生在致密型乳腺组61个,非致密型47个。乳腺触诊成像的各项参数中3D峰顶形状诊断效能较高。乳腺触诊成像对于肿块型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1.23%,非肿块型病变诊断准确率为70.59%。致密组中,诊断准确率为78.69%,非致密组中,诊断准确率为85.11%。结论:乳腺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主要优势表现对肿块型病变和非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可作为临床对乳腺病变检查的重要补充。
  • 徐泽园,曾 辉,秦耿耿,徐维敏,陈卫国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35-24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医师对乳腺密度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及原始报告对乳腺密度分类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年1—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乳腺X线筛查的774例女性的图像,采用χ 2 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筛查女性乳腺X线密度差异。采用Kappa检验分析观察者间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结果:以医师评估中占多数的BI-RADS分类结果为金标准,774幅图像中脂肪类乳腺13例,散在纤维腺体类乳腺112例,不均匀致密类乳腺526例,极度致密类乳腺123例。 < 60岁与 ≥ 60岁筛查妇女间乳腺X线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R1)、中(R2)、高(R3)年资医师及原始报告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1.14%(628/774)、87.86%(680/774)、90.96%(704/774)、67.70%(524/774);R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2),R2、R3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6、0.817),原始报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30);R1、R2、R3分类的观察者间的总体一致性中等(Kappa=0.671),两两一致性从较差到中等(Kappa=0.396~0.604,P均 < 0.001)。结论:乳腺癌筛查妇女年龄与乳腺X线密度有关,不同观察者采用第5版BI-RADS分类乳腺X线密度的一致性一般,原始报告对乳腺密度分类评估的可靠性有限。
  • 宋慧玲,崔艳芬,杨晓棠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41-24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常用定量参数图的纹理参数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疗效预测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NAC前后均行DCE-MRI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共63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40例)和治疗无效组(23例),使用Omni-Kinetics软件从患者NAC前及NAC 4~8个周期后的DCE-MRI的4个参数图中各提取52个纹理参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差异性的参数进行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选择与NAC疗效有关联性的纹理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得出DCE-MRI纹理参数对乳腺癌NAC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从患者DCE-MRI常用的4个定量参数图(K trans 、K ep 、V e 、V p )中共提取了208个纹理参数。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NAC前的DCE-MRI K trans 、K ep 、V p 参数图中,分别有13、17、10个纹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有1、7、3个纹理参数与NAC疗效相关联,而在V e 图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P<0.05)。但上述参数AUC均小于0.8。NAC后的纹理参数及参数变化率可以评估NAC疗效,效能较好的参数主要有4个参数图中的体积数、游程长度不均匀性、Δ体积数、Δ游程长度不均匀性以及K trans 图中的灰度不均匀性、Δ灰度不均匀性和K ep 图中的Δ体素值总和、Δ灰度不均匀性,其AUC均较高,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基于DCE-MRI定量参数图的纹理参数中,存在可以预测及评估乳腺癌NAC疗效的参数。
  • 林小慧,许 梅,马 捷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50-25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X线密度(mammographic density,MD)与临床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4—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0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乳腺X线摄影检查资料。根据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中乳腺构成分类的标准,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放射科医师对MD进行评估,将a型(脂肪型)和b型(散在纤维腺体型)乳腺归为非致密组,c型(不均匀致密型)和d型(极度致密型)乳腺归为致密组,采用χ 2 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年龄、绝经状态、家族史)及病理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神经或脉管侵犯情况、病理学类型及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资料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D与年龄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患者中,非致密组56例,致密组149例。两组间年龄、绝经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组小、绝经前女性患者MD高于年龄组大和绝经后,而家族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R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密组PR阳性表达率(77.85%,116/149)高于非致密组(60.71%,34/56),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是否神经或脉管侵犯、病理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Ki-67表达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81,P<0.001),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196,P<0.05)。结论:MD与年龄、绝经状态及PR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乳腺癌预后具有潜在的预测作用。
  • 赵慧娟,刘香玉,尹成方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58-26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钙化变化与肿瘤病理学[Miller & Payen分类(MP)]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并分析8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钙化数量的变化与钙化形态的关系。结果:88例乳腺癌患者符合标准并进行新辅助化疗后,23例患者钙化数量减少,55例患者钙化数量保持稳定,10例患者钙化数量增多。新辅助化疗后钙化数量减少的患者较钙化保持稳定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高,钙化数量减少的患者化疗反应MP分级为Ⅳ和Ⅴ的比例为87.0%;钙化数量增加的患者化疗反应MP分级为Ⅰ和Ⅱ的比例为80.0%。钙化数量减少的患者中钙化仅分布在肿块内的患者比例为69.6%,钙化数量增加的患者中则不存在此类型。新辅助化疗后钙化减少的患者中细小多形性、细线或细线分支样钙化所占比例较高(78.3%)。结论:新辅助化疗后钙化数目的变化与化疗反应MP分级、钙化的分布及钙化的形态存在密切联系,但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钙化保持稳定。
  • 张 庆,庄治国,华 佳,成 芳,华小兰,李 岚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65-27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一种简便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引导下乳腺可疑病灶徒手穿刺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3例1.5T MRI引导下徒手穿刺定位患者,所应用的穿刺方法类似于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定位技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分析,比较2名具有不同乳腺穿刺经验水平的放射科医师的定位准确率和手术时间。结果:本研究共定位273个乳腺可疑病灶,定位成功率100.0%(273/273),其中高经验医师定位186个,低经验医师定位87个。病理学检查结果:恶性病变36例(13.2%),高危病变46例(16.8%),良性病变191例(70.0%)。手术时间5~30 min,平均14.3 min,高经验医师定位手术时间5~27 min[平均(12.98±3.77)min],低经验医师定位手术时间7~30 min[平均(17.11±5.07)min]。两组不同医师手术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少数穿刺后有轻微血肿(7例,2.6%)外,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MRI引导下乳腺可疑病灶徒手穿刺定位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快速、准确的操作方法;并可对一些位于乳腺腋窝区、乳晕区和胸壁附近的特殊部位的病灶进行定位;在临床应用中可有助于早期诊断。
  • 张连连,柳 杰,路 红,马文娟,刘佩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72-27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乳腺X线Quantra软件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rn,BI-RADS)分类评价乳腺密度(mammographic density,MD)的一致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1—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2 55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原始图像采用Quantra 2.0软件进行分析,自动计算出MD、q_abd及Q_abd。依据BI-RADS分类,由2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高年资放射医师独立阅片并评价MD。采用SPSS 19.0软件对乳腺X线Quantra软件Q_abd值与BI-RADS分类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Quantra软件Q_abd值与BI-RADS 2分类(致密型与非致密型)的关系,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 CI、灵敏度、特异度和界值。结果:BI-RADS 4分类与Quantra软件测得的Q_abd值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65,而2分类时Kappa值为0.760。利用ROC曲线分析Quantra软件Q_abd值与BI-RADS 2分类的关系,其AUC为0.957、95% CI:0.951~0.964、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99.2%,致密型乳腺与非致密型乳腺的界值为13%。结论:乳腺X线摄影采用Quantra软件评价MD是一种较为简单、客观和准确的方法,并能有效避免较多依赖于放射医师经验的主观判断。
  • 论著
  • 陈 涛,樊建中,吴彩云,严静东,李文菲,李键淇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77-28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ung primary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SCNC)的CT与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6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LSCNC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61例患者均行胸腹部CT平扫后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双时相全身 18 F-FDG PET/CT检查。结果:CT扫描示61例患者肿瘤中央型44例,周围型17例;5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4例呈类圆形,2例呈多结节形;33例边界不清,28例边界清晰;除1例外余60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58例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坏死;17例伴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16例伴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3例邻近肺动脉受压变窄;2例邻近胸膜增厚、粘连。18例伴肺转移,10例肝转移,7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及1例脾脏转移。增强扫描后53例肺内肿块呈中度强化,8例呈明显强化,且清晰显示病灶与纵隔内各组织结构关系。 18 F-FDG PET/CT早期显像示10例肺内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2 h延迟显像后代谢持续增高,提示肺恶性占位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增强CT及双时相PET/CT显像对LSCN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郑庆中,苏洁敏,李小玲,陈壮军,王盛智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83-28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 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治疗前接受 18 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8)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87)。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 )、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UV max 、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SUV max (16.28 vs 10.05)、MTV(32.74 cm 3 vs 22.37 cm 3 )及TLG(241.50 vs 215.30)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SUV max 、MTV及TLG与TNM分期及病灶最大直径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 max 、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40、27.24 cm 3 及230.53,MTV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0.874,95% CI:0.808~0.937)明显高于SUV max (0.776,95% CI:0.719~0.832)及TLG(0.738,95% CI:0.685~0.80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9.3%和84.2%。结论: 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TV的预测价值较高。
  • 马维远,王 影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88-29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washout fluid thyroglobulin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Tg)检查以及病变组织CD57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C患者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benign thyroid lesion,BTL)患者10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病变组织中CD57的表达情况,分析CD57诊断PTC的效能;PTC患者在术前均行US-FNAB和FNA-Tg检测,分析US-FNAB联合FNA-Tg诊断PT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CD57在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83.33%)较BTL组(4.00%)高(χ 2 =11.32;P=0.000),诊断PT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3.33%、96.00%、89.09%。病理学检查结果中,50例患者共120枚颈部淋巴结转移。以FNA-Tg>血清Tg为转移阳性指标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90.00%、95.89%、95.83%;FNA-Tg>10 ng/mL为转移阳性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96.00%、93.33%。US-FNAB联合FNA-Tg诊断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98.00%、100.00%、99.17%)高于US-FNAB(60.00%、97.14%、97.14%),特异度高于FNA-Tg(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FNAB联合FNA-Tg、CD57能够辅助PTC及淋巴结转移诊断。
  • 李 培,徐 光,王 帅,黄备建,王文平,吴 蓉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94-29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8针穿刺活检中不同穿刺部位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期为前列腺癌最佳穿刺方案的选择及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8针穿刺活检患者资料(共243例),以穿刺活检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按照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两个不同因素分组研究,比较不同穿刺部位之间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按照体积分组,相同体积下不同穿刺部位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穿刺部位下不同体积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PSA水平分组,相同PSA水平下不同穿刺部位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穿刺部位下不同PSA水平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体积和PSA水平下不同穿刺部位的检出率基本相同,而体积和PSA水平对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前列腺癌穿刺方案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体积和PSA水平这两个影响因素,以达到满意的穿刺及诊断结果。
  • 白文坤,陈文颖,李艳平,胡 兵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299-30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超声远程机器人操作图像获得难易度及远程端受检者体验度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从事超声诊断年资相同的超声医师24名及志愿者24名,会诊端操作者对志愿者不同器官及不同体位采集标准切面超声图像,填写图像难易度及满意度量表;远程端志愿者对超声远程机器人进行受检体验,对受检过程中的体验填写舒适度及紧张度量表。结果:操作者甲状腺左叶长轴切面难易度(4.13±0.27)分,满意度(4.38±0.25)分;甲状腺右叶长轴切面难易度(7.08±0.33)分,满意度(6.67±0.32)分;左肝矢状切面难易度(7.58±0.27)分,满意度(8.23±0.29)分;右肝肋缘下斜切面难易度(5.95±0.26)分,满意度(5.88±0.23)分;仰卧位右肾长轴难易度(3.25±0.16)分,满意度(4.83±0.32)分;左侧卧位右肾长轴难易度(7.08±0.25)分,满意度(8.46±0.23)分。受检者甲状腺舒适度(6.95±0.29)分,紧张度(6.58±0.22)分;腹部舒适度(7.00±0.29)分,紧张度(4.00±0.28)分。结论:远程超声机器人一般应用体验良好,特殊位置图像采集需要变换体位;受检者检查前需要充分沟通,降低其因机械臂摆动造成的紧张。
  • 崔凤娇,李 琳,罗娅红,于 庆,李 娜,王丹丹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03-30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细胞外体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fECV)评估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经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并行肝脏多期动态增强CT扫描患者41例,通过平扫及平衡期(注射对比剂140 s后)图像计算肝脏肿瘤部分(Etumor)及主动脉(Eaorta)绝对强化值,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ECV值:fECV(%)=Etumor/Eaorta[100-Hct(%)]。根据肝细胞癌Edmondson-Steiner病理学分级分为高分化组(Ⅰ、Ⅱ级)和低分化组(Ⅲ、Ⅳ级),分析两组患者肿瘤部分的fECV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分化组肿瘤部分fECV值为(30.61±7.84)%,低分化组为(21.13±6.17)%,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肿瘤部分的fEC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CV值评估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9(95% CI:0.759~0.979);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诊断界值为28.56%,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90%。结论:fECV可以作为肝脏多期动态增强CT检查中无创性评估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指标。
  • 黄立强,时高峰,王 琦,马晓静,郭玉玮,崔玉芝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08-31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IPLN)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6例IPLN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肺结节薄层CT非增强扫描。2名医师分析IPLN的位置、数目、大小等多种影像学特点。结果:36例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共发现42个IPLN,平均直径(6.52±2.01)mm。大部分结节位于气管隆突以下层面(85.7%),与胸膜平均垂直距离(3.35±4.56)mm,21个(50.0%)紧贴胸膜,21个(50.0%)位于胸膜下区域。绝大部分结节表现为边界清楚,形状多为类圆形(42.8%)或三角形(38.1%)。平均CT值为(42.30±119.33)HU,其中41个结节为实性密度,1个结节为磨玻璃密度,此外实性结节中3个伴钙化和3个伴空泡。40个结节周围可见数目不等的线样致密影,3个结节边缘可见血管集束征,所有结节均无卫星灶、毛刺、胸膜牵扯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征象。结论:IPLN的位置、形状及周围细线样致密影等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陶 华,申晋疆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14-31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8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癌患者及其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长径、短径、短径/长径,以及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值。对比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CT扫描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情况。结果:82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术中取出淋巴结574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40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73枚。转移性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以及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值均大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符合率为84.15%(69/82),特异度为81.25%(13/16),灵敏度为84.85%(56/66),与术后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病理N分期比较,CT诊断N 0 期准确率为79.41%(27/34),N 1 期准确率为75.00%(6/8),N 2 期准确率为76.92%(10/13),N 3a 期准确率为81.25%(13/16),N 3b 期准确率为72.72%(8/11),总准确率为78.05%(64/82)。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检查中,特异度、灵敏度及N分期诊断准确率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林 杨,吴丽芳,陈 懿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19-32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对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5—2018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6例腮腺混合瘤与42例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数目、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结果:混合瘤发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而腺淋巴瘤发病以中老年为主,且明显以男性多见;混合瘤多单发(26例),腺淋巴瘤可多发(42例患者中11例多发,其中9例双侧多发,2例单侧多发),混合瘤T2WI上信号多混杂,呈渐进性强化,而腺淋巴瘤多囊变,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快速廓清。结论:腮腺混合瘤及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性别及发病特点,可明显提高两者的诊断准确率。
  • 石慧娴,韩 雷,叶 靖,张洪英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24-32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在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HGG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并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随访中出现术区新增异常强化灶的患者,经过二次手术病理学检查或长期随访确诊术后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3D-ASL扫描,32例行DSC-PWI扫描,得到病灶实性及对侧镜像正常部位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分析各灌注参数在HGG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HGG术后复发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3D-ASL-平均相对脑血流量(3D-ASL-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ASL-rCBF)、DSC-PWI-rCBF(DSC-rCBF)、DSC-平均相对脑血容量(DSC-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DSC-rCBV)明显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P<0.01),且ASL-rCBF的诊断效能最高,以ASL-rCBF=2.32为临界值,诊断效能最高;而DSC-平均相对通过时间(DSC-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DSC-rMTT)及DSC-平均相对达峰时间(DSC-relative time to peak,DSC-rTTP)在HGG术后复发组和放射性脑坏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15)。结论:3D-ASL、DSC-PWI均可鉴别HGG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并且ASL-rCBF诊断效能略高于DSC-rCBF、DSC-rCBV。
  • 李 娜,王丹丹,罗娅红,崔凤娇,李 琳,白浩言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30-33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及相关生物学因子的表达评估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收集临床资料完整且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6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两组化疗前、2个疗程后、化疗结束时的容量转移常数(K trans )、速率常数(K ep )、血浆容积分数(V e值)。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表达状态时DCE-MRI定量参数的大小及DCE-MRI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有效组K trans max、K trans mean、K ep max、K ep mean值在2个疗程后及化疗结束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K trans min值在化疗结束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ER、PR阴性组的K ep max、K ep mean值高于ER、PR阳性组(P<0.05);PR阴性组的V e max值高于PR阳性组(P<0.05)。Ki-67表达与K trans min、K trans max值及K trans mean值呈正相关(r=0.384,P=0.003;r=0.294,P=0.028;r=0.551,P<0.01),Ki-67表达与K ep 、V e 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及相关生物学因子的表达可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晓静,时高峰,王 琦,冯 会,贾占莉,黄立强,韩 雪,匡 婕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36-34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囊腔类肺癌的临床资料、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98例囊腔类肺癌,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患者年龄为37~76岁,平均为(59.2±9.1)岁,男性59例(60.2%),有吸烟史者53例(54.1%),肿瘤最大径范围1.1~17.5 cm,平均值(3.0±2.0)cm,囊腔最大径范围0.5~6.1 cm,平均值(1.6±1.0)cm。实性病变58例(59.2%),亚实性24例(24.5%),磨玻璃16例(16.3%)。影像学表现>50%的有外周型85例(86.7%),形态不规则70例(71.4%),瘤肺交界不清晰69例(70.4%),分叶征67例(68.4%),胸膜牵扯征79例(80.6%),血管集束征84例(85.7%)。囊腔形态规则59例(60.2%),囊腔壁不均匀增厚64例(65.3%),内壁光滑60例(61.2%),内部分隔58例(59.2%)。全部病变中有81例(82.7%)腺癌,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检查的共65例,37例(56.9%)有突变;患者均行淋巴结清扫,10例(10.2%)有淋巴结转移。共12例有CT随访记录,囊腔及软组织均无变化2例,余10例病变变化明显。结论:囊腔类肺癌男性多见,中老年好发,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EGFR基因突变较多,淋巴结转移概率小。除具有一般肺癌恶性征象外,CT还表现为囊壁不均匀增厚,存在壁结节,短期随访病变有变化,熟悉这些表现,便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 病例报告
  • 贾瑱熙,张 韬
    肿瘤影像学. 2020, 29(3): 343-34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