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陈 静,何之彦,姚明华,邵思惠,杨雪婷,柳 燕,苏一巾,吴 蓉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1-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不同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3年1月—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乳腺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1 600例患者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常规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不同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867个良性肿块,733个恶性肿块。非致密型乳腺491例,致密型乳腺1 109例。常规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的诊断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致密型乳腺及年轻患者(≤40岁),常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特异度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对于非致密型乳腺及>40岁患者,常规超声灵敏度高于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在不同年龄及不同乳腺类型患者中诊断的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而特异度低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常规超声在致密型乳腺及年轻患者(≤40岁)中探测肿块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乳腺X线摄影,而乳腺X线摄影的特异度更高。联合诊断在不同年龄及不同乳腺类型患者中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
  • 查海玲,潘加珍,刘 薇,刘心培,王 慧,栗翠英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6-1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并验证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患者术前预测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纳入2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IBC患者,包括LVI阴性和阳性,按7∶3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度(the 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 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 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自患者二维超声图像中获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评分,同时联合临床特征建立术前预测IBC患者LVI状态的模型,并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由最终筛选得到的10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评分,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均表现良好,训练组及验证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1和0.786。在临床模型中,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态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对IBC患者的LVI状态预测是有意义的。最终,整合了超声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模型有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能力均表现最佳(训练组AUC:0.865;验证组AUC:0.857)。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表明,影像组学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其他两种单纯模型。结论:上述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IBC患者的LVI状态,并可作为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的有效临床工具。
  • 赵志伟,董占飞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16-2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参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直肠癌手术的97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IVIM检查,并进行术后病理学分期,分析直肠癌术前IVIM参数在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非转移的差异,以及IVIM参数(D*和f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术前IVIM参数(DD*、f值)在不同T分期(T 1 +T 2 与T 3 +T 4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D值在T分期(T 1 +T 2 与T 3 +T 4 )中诊断效能最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DD*、f值3个参数综合诊断效能最高。在单纯T 2 和T 3 期两组之间,IVIM参数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D值在T 2 与T 3 期中诊断效能最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IVIM参数DD*这2个参数综合诊断效能最高。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非转移方面,IVIM参数仅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IVIM参数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非转移的差异性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D值阈值为0.782×10 -3  mm 2 /s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3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67.65%,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71.21%,灵敏度为83.37%,特异度为49.26%。对45例患者术后标本进行VEGF和MVD分析,并将VEGF和MVD与IVIM参数(D*、f值)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发现,VEGF与D*、f值之间的r为0.473、-0.432,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VD与D*、f值之间的r为-0.072、0.215,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VIM可辅助诊断直肠癌T分期情况及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状态,VEGF与D*值具有正相关性,与 f 值有负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成为术前无创性预测VEGF的影像学指标。
  • 温德英,丁静静,杨 烈,李 媛,孙家瑜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23-2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结肠癌原发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纹理特征参数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单个淋巴结CT纹理特征与其是否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纹理分析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拟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63例。患者术前1周行全腹部增强CT扫描,术后离体标本标记后送检。参照病理学检查结果,根据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周围神经受侵、单个淋巴结转移对患者进行分组。通过纹理分析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共41个。对各分组标准下的每两组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在63例结肠癌患者中,共标记匹配淋巴结101枚,转移淋巴结15枚,非转移淋巴结86枚。各组筛选出相关性参数:大体类型,最大强度(max intensity,P<0.05,AUC=0.717);组织学分级,高灰度行程强调(high grey level run emphasis,P<0.05,AUC=0.708);淋巴结转移,体素值和(voxel value sum,P<0.05,AUC=0.658);脉管癌栓,体积计数(volume count,P<0.05,AUC=0.717);原发灶纹理参数与结肠癌患者有无周围神经受侵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个淋巴结转移,惯性(inertia,P<0.05,AUC=0.671)。结论:CT纹理分析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评估病理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且对于区域单个淋巴结性质,纹理分析相关参数可提供一定参考。
  • 孙 骏,沈 力,蒋记心,叶 靖,施斌斌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30-3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肠道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例肠道IMT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术前5例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腹部平扫、增强扫描,3例仅行腹部增强扫描。结果:5例IMT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6岁。1例发生于直肠,2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呈向肠管外生长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现中度强化,伴病灶内片状低密度影及病灶边缘线样钙化影。2例呈肠道管腔内实性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小血管强化影,其中1例发生转移。2例呈向肠道管腔外生长的实性肿块,呈渐进性、延迟性明显强化,病灶局部结节样、环形强化,此两例病灶伴有灶区肉瘤样变。组织学上肿瘤由增生的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vimentin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80%、60%。结论:肠道IMT是非常少见的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理学特征,并且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彭许梅,李士建,李 飒,周凤云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36-4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阴道高频超声(transvaginal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TVHU)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厚度及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监狱总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共计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病理学检查资料。记录TVHU检查时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病灶部位、低回声区域、肌层浸润深度和彩色血流信号分布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肿瘤内部及周围肌层血流情况进行分级,同时收集MRI检查评估分期情况。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观察TVHU和MRI在评估肿瘤分期及周围淋巴肿转移中的诊断符合率;分析不同肌层浸润深度血流分布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等资料。结果:在病理学分期为Ⅰ期的患者中,ⅠA期病灶内血流最大速度(Vmax)及子宫内膜厚度高于ⅠB、ⅠC期,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低于ⅠB、ⅠC期;ⅠB期病灶内Vmax及子宫内膜厚度高于ⅠC期,RI低于ⅠC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分期与肿瘤血供分级方面,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期与肿瘤血供分级存在正相关(r=0.679,P<0.05)。TVHU在肿瘤分期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2.02%,MRI诊断符合率为9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MRI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TVHU能够较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和肿瘤血供情况,对于早期进行临床分期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由于价格低廉,在指导基层医院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姜文研,崔林鹏,金 瑛,刘广兴,马 超,罗娅红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43-4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方法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进行辅助预测。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8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5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双序列MRI影像,通过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度和灵敏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绘制校正曲线展示模型的预测性能,绘制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所建立的诺模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0.812(特异度为0.705,灵敏度为0.818)和0.775(特异度为0.759,灵敏度为0.765),校正曲线表明诺模图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诺模图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使用双序列MRI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是作为早期宫颈癌LVSI预测的有效方法。
  • 何亚奇,唐秉航,全 勇,黄德成,李芳云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50-5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与ⅠA期肺癌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20年1月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IA期以下肺腺癌的患者147例,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18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86例、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43例,统计分析病灶大小、密度、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AAH、AIS、MIA病灶大小分别为(8.6±3.2)、(9.7±2.9)、(12.1±3.8)mm。AAH、AIS、MIA平均CT值为-(592.2±60.1)、-(510.5±135.5)、-(408.9±127.4)Hu。CT形态学征象中AAH全部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部分实性磨玻璃密度结节(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在AIS和MIA中占比分别为20.9%、48.8%。胸膜凹陷征和肿瘤微血管成像征未出现在AAH中,在AIS和MIA中比例逐渐增高,在MIA中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占69.8%。结论:CT影像学上鉴别AAH和AIS较困难,MIA具有一定特征性,具体患者需综合影像学表现,不宜采用单一征象作为鉴别手段。
  • 综述
  • 张显迪,沈 理,丁 红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56-6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既往因受胃内容物和气体干扰,超声检查未被常规用于胃部疾病诊断。新型口服超声造影剂的问世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超声对胃壁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度,经腹超声检查作为一项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其在胃癌诊断和筛查中的突出作用正在被更多临床医师认识与接受。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和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本文简要阐述了口服超声造影剂的发展、胃超声在胃癌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和对未来的展望。
  • 病例报告
  • 马 青,聂 芳,李振东,朱阳阳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61-6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唐雪珍,黄育斌,江肖松,冯 鑫
    肿瘤影像学. 2021, 30(1): 63-6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1.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