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6-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编者的话
  • 朱家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编者的话
      肌骨超声是近年来临床超声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其在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疼痛医学以及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在相关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随访、疗效预测和超声引导下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期肌骨超声专辑邀请了该领域相关资深专家为通信作者,就相关内容的研究进行了报道。
      肌骨超声涵盖内容甚多,包括皮肤、筋膜、肌腱、肌肉、骨和神经等结构。超声除动态检查的优势外,近年来随着15 MHz以上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已可对指神经、皮神经、副神经等细小神经精细显示,对肌腱、韧带和肌肉的微小损伤往往也可提供准确的信息。敏感的彩色血流显示技术可使判断关节、肌腱的亚临床炎症成为可能,甚至国内外较多医疗机构已将超声表现作为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终点。
      在本期专辑中,侧重研究了踝关节韧带慢性损伤、肩峰下滑囊结构以及肌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问题。相对于MRI技术,肌腱和韧带的动态检查是超声探测的突出优势。对踝关节等韧带的应力位检查,为今后进一步拓展超声功能解剖学信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肩峰下滑囊等结构的精细显示,为肩周疼痛的诊断以及超声引导下治疗均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依据。肌骨肿瘤相关研究为超声评价软组织肿瘤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希望本期专辑刊登的论文,能得到诸位同行的垂阅及雅正,并有益于肌骨超声的进一步推广。
                                    本期执行主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科 朱家安 教授

  • 专家述评
  • 张帆,崔立刚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起源于肌腱的肿瘤及瘤样病变较少见。本文拟介绍肌腱解剖、常见的肌腱肿瘤和瘤样病变,以及其声像图表现。肌腱的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罕见,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相对常见。肌腱的良性肿瘤表现为无痛或轻微触痛的软组织肿块,常见类型包括腱鞘巨细胞瘤、软骨瘤、骨软骨瘤、骨瘤、神经鞘瘤、海绵状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脂肪瘤等,约半数为腱鞘巨细胞瘤。肌腱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常见于下肢,主要为各种肉瘤,包括透明细胞肉瘤、滑膜肉瘤、上皮肉瘤。肌腱转移瘤以手部肌腱多见,大多来源于皮肤、关节或腱鞘肿瘤的直接蔓延,血行转移非常少见。肌腱瘤样病变多见于手部,腱鞘囊肿、表皮样囊肿及黄色瘤为最常见类型。
  • 专题论著
  • 陈征,李建国,田辉,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的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其与前抽屉试验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的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性不稳定的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 成雪晴,卢漫,顾鹏,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分析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肩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肩,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肩。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 冷钱英,向茜,杨裕佳,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 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 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杨裕佳,唐远姣,冷钱英,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6例脂肪母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年龄≤3岁者35例(76%)。包块均为单发、无触痛;包块质软或质中39例(85%),活动良好或较好41例(89%)。包块位于皮下26例(57%)、肌层14例(30%)、皮下及肌层均受累2例(4%)、腹膜后或系膜上4例(9%)。包块最大径≥3.0 cm41例(89%)。包块表现为稍高回声33例(72%)、低回声11例(24%)、杂乱回声2例(4%)。包块边界清楚35例(76%),形态规则35例(76%),内部可见线状、条索状强回声分隔36例(78%),包块内出现钙化1例,裂隙状弱回声者1例。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0例(43%)、Ⅰ级23例(50%)、Ⅱ级3例(7%)。比较脂肪母细胞瘤弥漫型(10例)与局限型(36例),发现质地、活动度、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强回声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临床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包块多质软或质中,活动良好或较好。声像图特征为包块多位于皮下,最长径>3 cm,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半数以上可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较局限型质硬,多位于肌层,最长径>6 cm,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强回声分隔。
  • 晓航读片窗
  • 高洪波,刘晓航,周良平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符忠蓬,任芸芸,严英榴,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及小脑平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 921例畸形胎儿中选出97例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胎儿,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97例,其中脑膜脑膨出9例、无脑儿7例、脑膜膨出4例、透明隔腔增宽11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失(ACC)16例、部分型ACC 15例、全前脑15例、蛛网膜下腔囊肿4例、Dandy-Walker畸形10例、Arnold-Chiari畸形Ⅱ型4例、Galen静脉瘤2例。结论:胎儿侧脑室平面及小脑平面的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最常用的切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检出率高。
  • 崔健嫦,黄积雄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放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56例鼻咽癌患者为放疗组,新诊断未治疗的27例鼻咽癌患者为对照组,用CDFI检测患者椎动脉病变。结果:放疗组椎动脉狭窄发生率、斑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5% vs. 11.1%、26.8% vs. 7.4%,P均<0.05),其中以放疗组V1段最高。放疗组与对照组V1和V2段平均血管内径、血流参数比较结果如下:血管内径[(2.94±0.37) mm vs (3.76±0.45) m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65.9±10.3) cm/s vs. (50.1±8.4)cm/s]、平均流速(Vm)[(34.2±6.4) cm/s vs.(29.6±6.1) cm/s]、搏动指数(PI)(1.69±0.27 vs. 1.18±0.21)、阻力指数(RI)(0.71±0.06 vs. 0.5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椎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发生率增高,以V1段最明显。彩超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椎动脉狭窄具有重要价值。
  • 韩鄂辉,吕志红,洪玮,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进一步研究超声造影在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术前261例患者二维超声发现的307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动态过程分析,并用SonoLiver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的各参数值,最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早期快速非均匀高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病灶早期缓慢均匀弱增强和无增强,均无周边放射状增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病灶造影后纵径/横径比显著减小考虑恶性肿瘤。恶性病灶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有差异。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86个良性病灶166个诊断正确,20个误诊为恶性病灶;121个恶性病灶103个诊断正确,18个误诊为良性。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89.2%,准确率为87.6%。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状况,用SonoLiver软件可进一步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 梁群兴,覃丽虹,吴彩平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表现,分析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个经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SHCC病灶(最长径<3 cm),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54个病灶呈整体弥漫性“快进快出”式增强特点;18个病灶造影剂消退缓慢,呈“快进慢出”式特点;8个病灶呈“慢进快出”式特点。灵敏度为97.4%(75/77),特异度为94.6%(70/74),准确率为93.8%(75/8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76个病灶血供为Ⅰ~Ⅱ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50±11.9)cm/s,阻力指数(RI)为0.70±0.10;4个病灶因位置深而血流显示不理想。灵敏度为91.7%(66/72),特异度为83.8%(57/68),准确率为77.5%(62/80)。两者均能较好反映原发性SHCC的血流灌注特征,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敏感地动态显示原发性SHCC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结论: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较敏感地预测原发性SHCC,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孙轶群,童彤,信超,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23-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与直肠癌患者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及脉管是否受侵及是否存在癌结节;免疫组化包括Ki-67、p53及p21的表达情况。测量4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灶ADC值(b=800 s/mm²)。对不同组别[包括不同分化程度、T1~2对T3~4,N0对N+、环周切缘(-)对(+)、神经侵犯(-)对(+)、脉管癌栓(-)对(+)及癌结节(-)对(+)]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p53及p21表达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计算Ki-67标记指数(LI)与ADC值的相关系数。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名医师对ADC值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0.775)。本研究中,T1~2组ADC值显著高于T3~4组(P=0.001);N0组ADC值显著高于N+组(P=0.017)。ADC值与Ki-67 LI呈负相关(r=-0.3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DC值在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病理预后因子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直肠癌非创伤性影像生物标记。
  • 肖喜荣,陈秀英,王士甲,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SSPBT)的超声及MRI特点,探讨超声和MRI诊断SSPB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SPBT患者的病史,总结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及MRI特征,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为标准,比较超声与MRI诊断SSPBT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3±5.3)岁(25~44岁),7例(87.5%)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2例(25.0%)血清CA19-9升高,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双侧肿块8例,其中5例为双侧SSPBT;2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1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SSPBT患者卵巢表面赘生物多呈菜花样、乳头状、粟粒样等表现。术前B超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肿块,其中5枚SSPBT(38.5%,5/13)在肿块内或肿块旁见卵巢或卵巢样组织,1枚提示卵巢边界不清,2枚漏诊,2枚误诊为输卵管来源肿瘤。肿瘤最大径线平均值为(96.1±22.7)mm,多表现为中低、中等或混合回声,6枚提示星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术前MRI提示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多见分隔和乳头。囊性成分T1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结论:SSPBT发病年龄轻,双侧多发,超声诊断早期SSPBT可能比MRI更有优势。
  • 朱雪萍,章丽洁,陈燕君,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34-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联合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c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7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腺穿刺前行血清cPSA检测,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取材准确率为100%。147例临床拟诊患者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阳性率为38.8%(57/147),其cPSA检测临界点为7.6 ng/mL。cPSA≥7.6 ng/mL 79例,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2.2%,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达68.4%(54/79),46.3%的患者(68/147)可避免穿刺活检。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cPSA以7.6 ng/mL为临界点,可显著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 黄俊华,宋势波,陈丹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38-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在检测皮肤黑素瘤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皮肤黑素瘤患者的可疑前哨淋巴结入组,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最终入组淋巴结54枚,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6枚为受侵淋巴结、38枚为非受侵淋巴结。常规超声诊断受侵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6.3%、65.8%及63.0%。声弹性成像诊断受侵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0%、84.2%及81.5%。常规超声联合声弹性成像诊断受侵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3%、86.8%及85.2%。声弹性成像对受侵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P<0.05),与普通超声联合使用后声弹性成像的诊断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超声(P<0.05)。结论:声弹性成像可为皮肤黑素瘤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提供更多有用
    的诊断信息。
  • 短篇论著
  • 沈丽蓉,陈苏宁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43-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浩,周博雅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汤阳,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48-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分子成像能监测特定分子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及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精确定位及疗效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分子成像在肝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潇,任芸芸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5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纵隔子宫是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一种,由胚胎时期中隔吸收受阻引起,是导致妇女不孕、不良妊娠及产科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经阴道三维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子宫冠状面成像可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成为子宫畸形诊断的重要手段。
  • 病例报告
  • 陈玉兰,吴瑶媛,董江宁,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57-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启平,陈红燕,龚会凌,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2): 159-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