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9-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编者的话
  • 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编者的话
      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原发灶大多增殖缓慢,常用的PET显像剂18F-FDG对其显示不佳,11C-胆碱、11C-乙酸则因半衰期太短而受益人群有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作为一个有效的分子靶点,受关注度逐年提高。含“谷氨酸-脲”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可结合PSMA的胞外域部分,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针对PSMA的各种抗体可用于放射免疫治疗;特异性如同抗体的核酸适体A10则能携带阿霉素和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用于治疗。本期两篇述评分别从前两方面介绍了前列腺癌PSMA靶向研究进展,而“PSMA小分子抑制剂显像研究”一文则初步探讨了99mTc-HYNIC-Glu-Urea-A在PSMA阳性荷人前列腺癌裸鼠中的小动物SPECT/CT显像结果,与18F-FDG、11C-胆碱小动物PET/CT影像比较,其肿瘤靶/本比确实很高,有望快速转化到临床研究。99mTc 的半衰期为6 h,可从发生器方便淋取,SPECT/CT普及面更广,因此相信在国内该新型前列腺癌显像剂对临床会有更多的帮助。
      PET乏氧显像剂已有新型2-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如18F-FETA、18F-FETNIM、4-Br-18FFPN、18F-EF1和18F-EF5,第二代碘标氮霉素核苷类化合物如124I-IAZG及甲基氨基硫脲类64Cu-ATSM,均已进入临床研究,并与传统的18F-FMISO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高度亲脂和清除缓慢导致本底较高,18F-FMISO仍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肿瘤乏氧的PET显像剂。本期报道了用于熊果酸(ursolic acid,UA)放射增敏的可视化研究。
      对于害怕进行肿块穿刺和犹豫是否该及时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来说,乳腺专用PET无疑是一种新的检查选择。该设备对糖代谢增高的乳腺病灶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全身PET/CT,且没有X线的辐射危害,检查本身所需的正电子放射性活度也低。因此,其对乳腺肿块定性、病灶数量判断及各种新药、新方案、新技术的疗效分析会有很大帮助。从本期“乳腺专用PET临床初步应用”一文可看到此类设备的应用前景。
      18F-FES是一种在体、无创判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活性的PET显像剂,本期刊登了国内首篇相关质量分析论文,对18F-FES企业化生产有深远的意义。
                                                          本期执行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章英剑 教授
  • 专家述评
  • 胡四龙,许晓平,章英剑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61-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于前列腺癌及其转移灶中,可作为生物分子靶点,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复发检测、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综述以核素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为探针的前列腺癌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 刘冲,陶嵘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68-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几乎表达于所有前列腺癌,在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表达量显著增加。放射免疫治疗(RIT)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以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对PSMA为靶标的RIT进展作一综述。
  • 专题论著
  • 许晓平,张建平,何思敏,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73-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诊疗的一个有效靶点。本研究组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99mTc标记PSMA抑制剂99mTc-HYNIC-Glu-Urea-A,本研究主要探讨该分子影像探针在前列腺癌模型中的靶向能力,并将其与目前临床常用PET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胆碱进行比较。方法:利用小动物SPECT/CT显像,在PC-3和LNCaP肿瘤模型中研究99mTc-HYNIC-Glu-Urea-A的靶向能力;同时在LNCaP肿瘤模型中评估18F-FDG和11C-胆碱小动物PET/CT显像效果。结果:99mTc-HYNIC-Glu-Urea-A血液清除迅速,主要通过肾代谢,肠道有少量放射性摄取,其余主要器官无明显放射性摄取。PSMA不表达的PC-3模型肿瘤没有放射性摄取,PSMA高表达的LNCaP模型肿瘤高度放射性浓聚,肿瘤/肌肉比值达20.4;经2-PMPA阻断后,LNCaP肿瘤的放射性摄取大幅度降低。LNCaP模型的18F-FDG和11C-胆碱的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仅为2.1和2.6,远远低于99mTc-HYNIC-Glu-Urea-A。结论:99mTc-HYNIC-Glu-Urea-A体内清除快,肿瘤摄取高,是一个理想的靶向PSMA的分子影像探针,对PSMA阳性肿瘤的显像优于18F-FDG和11C-胆碱。
  • 鲍晓,胡四龙,程竞仪,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79-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PE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于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发现乳腺病灶,或临床疑有隐匿性乳腺癌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在知情同意下进行乳腺专用PET复查,测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灶大小、超声分级、分子亚型之间SUVmax的差异。结果:最终获得病理并纳入分析48例,专用PET检出病灶63个,最小病灶约0.3 cm。恶性病灶长径<1 cm、1~2 cm和>2 cm时,SUVmax平均值分别为4.58±2.01、7.51±3.10和11.27±5.2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级与5级之间SUVmax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子亚型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专用PET对探测乳腺小病灶、多中心、多原发病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薛杨央,徐慧琴,张雨,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85-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硝基咪唑(18F-FMISO)PE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评估熊果酸(UA)放射增敏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32只荷C6胶质瘤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A(对照)组、B(UA)组、C(放疗)组及D(UA+放疗)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进行两次显像,采集大鼠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同一断层对侧脊柱旁肌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计算两者的比值(T/M)。第2次显像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细胞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A、B两组第2次显像T/M值均较首次显像显著升高(t=5.74、4.74,P均<0.01),C、D两组放疗后显像T/M值均较放疗前显像显著降低(t=2.84、6.05,P均<0.05)。放疗后第2次显像D组T/M值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在D组中的表达较其余3组低(P均<0.01)。T/M值与HIF-1α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1)。结论:UA具有对大鼠C6胶质瘤的放射增敏作用;18F-FMISO PET/CT能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乏氧状态的改变,并
    准确评估UA对大鼠C6胶质瘤的放射增敏疗效。
  • 袁慧瑜,许晓平,张勇平,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90-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18F-雌二醇(18F-FES)的质量分析方法以完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Eclipse ST加速器和Explora GN/LC模块,制备18F-FE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具体实践研究质量分析方法。结果:18F-FES合成标准操作规程,其校正后放射化学产率为38%,终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临床检查要求。结论:本研究中18F-FES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周妮娜,李囡,朱华,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196-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例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点,探讨PET/CT监测食管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鳞癌术后于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病例,对166例有复发和(或)转移的病例分析其复发或转移部位、频数及代谢程度。结果:16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80%为吻合口原位复发,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灶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49例转移病例中,单纯淋巴结转移占72.5%、单纯血行转移占4.7%、混合转移占22.8%。淋巴结转移以纵隔(66.8%)、锁骨上(39.2%)、腹膜后(21.1%)、腹腔(11.4%)为多,少数出现肺门、盆腔、颈部、腋窝、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胸膜为主,少数伴有肌肉、腹膜、脑、脾、心包、肾上腺转移。PET/CT可检出小于1.0 cm的转移淋巴结(57例),淋巴结短径大于等于1.0 cm组与小于1.0 cm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淋巴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以吻合口局部为主,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少数为血行转移。PET/CT易检出复发转移病灶,在探测小于1.0 cm淋巴结转移、非常见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血行转移方面独具优势。
  • 于江媛,李囡,范洋,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01-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胰腺肿瘤鉴别诊断与分期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拟诊“胰腺肿瘤”,并在检查后4周内获得病理学结果的66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2~21.6(平均6.45±3.44),低度恶性组病灶SUVmax为2.4~12.8(平均7.04±3.65),良性组病灶SUVmax为2.0~2.6(平均2.30±0.29),其中恶性组与良性组、低度恶性组与良性组的SUVmax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及0.003),而恶性组与低度恶性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PET/CT对N分期的判断欠满意,但21.0%(13/62)病例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而改变了治疗决策。结论:18F-FDG PET/CT有助于胰腺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虽然在胰腺癌区域淋巴结的检出和判断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但对M分期的准确评估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获得了最优化的治疗。

  • 晓航读片窗
  • 刘红红,兰晓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05-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初钊辉,梁晓华,林浩,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07-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国乳腺典型髓样癌(TMBC)的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根治术前均行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80例TMBC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乳腺X线摄影较超声更易发现肿块钙化点;两者联用诊断TMBC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最高均达4级以上。术前超声更易发现同侧腋淋巴结(ALN)肿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8.4%。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均提示ALN肿大的患者中,87.5%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的患者中,仅83.3%经病理证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中,仅85.7%经病理证实转移。结论:TMBC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不易漏诊,两者均提示同侧ALN肿大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较大,而对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或ER阴性的患者需更加谨慎。
  • 徐茂林,李,芳,苏丹柯,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12-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测定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诊断Ki-67阳性表达的最佳肿瘤大小阈值。结果:Ki-67阳性组ADC值为(1.014±0.181)×10-3 mm2/s,阴性组ADC值为(1.024±0.142)×10-3 mm2/s;Ki-67阳性组肿瘤大小为(5.12±1.71) cm,阴性组肿瘤大小为(3.58±0.89) cm。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1,P<0.05),且肿瘤大小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Ki-67表达的最佳肿瘤大小阈值为4.1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66%和84.62%。但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05),且ADC值与Ki-67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9,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Ki-67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间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张文龙,姚晔,李琼,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16-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EAUS)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复杂性肛瘘分型的准确率,并比较EAUS与MRI对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和支管/脓腔检查的灵敏度。结果:MRI的Parks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率为90.6%。EAUS与MRI显示内口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原发主管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支管/脓腔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复杂性肛瘘Parks分型的准确率为90.6%,比EAUS能更准确地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胡小涛,魏然,曲文洲,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2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单侧不同范围下肢深静脉血栓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单侧下肢水肿患者,均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血栓累及血管范围分为3级:Ⅰ级(累及1根深静脉,46例)、Ⅱ级(累及2根深静脉,26例)、Ⅲ级(累及3根及以上深静脉,8例)。观察各级深静脉血栓CDFI表现及邻近肌层、皮下组织的超声表现,并与同一患者健肢对比,测量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肌层增厚度、肌层回声改变及肌层组织形态改变等指标。结果: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可见不均匀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DFI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点线状血流;静脉邻近肌层厚度较健侧增厚,其中Ⅲ级与Ⅰ级比较肌层增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5);肌层组织回声较健侧减低或增高;患肢肌层间隙可见裂隙样或片状无回声,且血栓累及范围越广(达Ⅲ级),上述征象越明显(χ2=20.033,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与邻近软组织超声表现相关。CDFI不但能直观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观察血管周围肌层及皮下组织情况,是临床下肢水肿患者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周海霞,刘艳萍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26-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CUHG)、经阴道超声(TVS)及宫腔镜(HS)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院应用CUHG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83例,并与TVS、H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UHG、TVS、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分别为87.95%、78.31%、92.77%;CUHG、TVS、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756、0.923。结论:CUHG对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具有一定的价值。
  • 顾新刚,吴旸,夏寅娟,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30-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造影在判断输卵管通畅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并与碘剂X线造影对照,评价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0例不孕患者100条输卵管中,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72条、阻塞22条、通而不畅6条;碘剂X线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74条、阻塞20条、通而不畅6条。以X线造影为对照,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7.3%,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术可对输卵管通畅性作出客观评价,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周少萍,张光武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34-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学龄前儿童正常胰腺显示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学龄前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5~10 MHz高频宽带探头和3.5 MHz低频探头对54例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胰腺进行扫查,测量胰腺头、体、尾的大小并扫查平面腹壁的厚度。结果:在学龄前儿童胰头、体、尾径线测量中,高频宽带与低频探头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频宽带探头对学龄前儿童主胰管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低频探头(P<0.01)。同层面腹壁厚度与胰腺各部分(胰头、胰体和胰尾)的测量差值存在相关性(r=0.39,P=0.004;r=0.28,P=0.04;r=0.40,P=0.003)。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年龄与高频宽带所测胰腺大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用高频宽带探头不仅能准确对学龄前儿童胰腺进行测量,还能更好地显示胰腺内主胰管等内部细节结构。
  • 短篇论著
  • 武明辉,张继良,李攀,等
    肿瘤影像学. 2015, 24(3): 238-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