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2-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稿约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杜联芳,王迎春,陈亚青,舒先红,郭 佳,李凤华,王 燕,江 泉,牛建梅,金利芳,张 璟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1-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1月上海女医师协会超声女医师专委会对上海466家医院的1 518名超声学科女性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有38个问题,包含基本信息、健康信息、家庭信息、科研信息和未来需求五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上海超声学科女性医师积极向上、刻苦钻研、热爱生活、爱好广泛、渴望学习、希望晋升、需料理家务和教育子女。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高科研能力的超声学科女性医师比例较低,低学历、低职称的超声学科女性医师渴望成长。上海超声学科女性医师的压力、精神状况、职业相关疾病应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 论著
  • 刘春利,石华铮,刘梦苓,李笑笑,张文瑞,孙 健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6-1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运用纹理分析方法分析PET/CT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检出移行带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分析36例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 18 F-FDG PET/CT图像和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肿瘤区域和非肿瘤区域的图像纹理。运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上述区域图像纹理特征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方法分别评价各参数检出移行带前列腺癌的效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表示。结果:肿瘤区PET/CT和DWI图像的均值(分别为167.5±17.1和76.8±18.3)高于非肿瘤区(分别为115.3±15.8和54.6±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肿瘤区T1WI图像偏度(0.166±0.447)大于非肿瘤区[-(0.188±0.433),P=0.030]。联合上述3项指标,检出肿瘤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3.7%,AUC为0.992(95% CI:0.972~1.000)。结论:基于PET/CT和多参数MRI图像纹理分析可为移行带前列腺癌的有效检出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钟兆明,唐丽娜,陈轶洁,王瑶琴,杜忠实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11-1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 4a类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入组149个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的乳腺肿块行CEUS检查,以粗针穿刺或手术病理学检查为对照,比较良恶性肿块的CEUS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恶性肿块在CEUS中的优势比征象,并调整肿块的BI-RADS分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CEUS调整前后的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49个BI-RADS 4a类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112个,恶性病灶37个。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US增强后病灶形态不规则(OR=4.32)及有滋养血管(OR=15.79)为恶性肿块的优势比征像。CEUS诊断后,BI-RADS分类调整为:3类83个(55.70%),4a类57个(38.25%),4b类9个(6.04%)。以BI-RADS 4a为活检阈值,活检率由造影前的100.00%降低至44.30%,癌症检出率由24.83%升高至51.52%,允许随访患者的恶性风险仅2.01%。以BI-RADS 4a为恶性阈值,常规超声和CEUS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00和0.835(95% CI:0.392~0.680 vs 0.764~0.907,P<0.05)。结论:CEUS有助于常规超声BI-RADS 4a类肿块良恶性的鉴别,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但对部分BI-RADS 4a类依据CEUS降类的肿块,应综合判断,以降低假阴性率。
  • 刘嘉琳,周 杨,吴佳玲,李 朋,梁馨予,段昊楠,吴雪晴,侯秀昆,李晓枫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17-2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ing,ABVS)冠状面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9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外科手术的女性患者361例,且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患者均接受ABVS检查,记录ABVS冠状面特征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361例患者共计43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78个,恶性病灶153个。在乳腺良恶性图像上,钙化、“汇集”、“毛刺”、“成角”和边界不清征象出现的例数分别为28(10.1%)和67(43.8%)、2(0.7%)和55(35.9%)、7(2.5%)和25(16.3%)、14(5.0%)和50(32.7%)、24(8.6%)和16(10.5%);经过χ 2 检验,发现乳腺良恶性病变在钙化、“汇集”、“毛刺”、“成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边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钙化、“汇集”、“毛刺”及“成角”征象均与乳腺恶性病变有关(P<0.01),与χ 2 检验结果一致。结论:ABVS冠状面征象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的准确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钟华成,殷 浩,欧阳林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22-2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并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PTA患者,并对其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这两种方法在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上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病灶,所有病变均位于下部甲状旁腺且单发,未发现异位者。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结节影,有的呈肿块影。其中12例病变发生于左侧,3例发生于右侧,6例患者有全身广泛性骨质改变,4例有肾结石,3例为棕色瘤。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识别PTA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6.6%(13/15)和73.3%(11/1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3.3%(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检出PTA,均能够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联合运用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可更好地对病变进行术前定位并作出更加正确的诊断。
  • 袁 虎,叶 靖,蔡俊辉,吴雅蔚,许 晴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27-3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图像纹理分析鉴别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与鼻咽部炎性增生(nasopharyngeal hyperplasia,NPH)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为NPC和NPH的患者共48例,均经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其中NPC 30例,NPH 18例。应用MaZda软件对两组病灶进行纹理分析,在T2WI图像上选取病灶范围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得294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利用多参数联合鉴别NPC和NPH。结果:两组间S(0,5)熵、S(5,5)熵、S(5,-5)熵、45°方向游程长不均匀度、135°方向游程长不均匀度、梯度偏度及小波低高频转换系数s-3等7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5°方向游程长不均匀度、梯度偏度及小波低高频转换系数s-3这3组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59、0.803及0.731,诊断准确率中等。另外,分析发现,135°方向游程长不均匀度联合梯度偏度、梯度偏度联合小波低高频转换系数s-3鉴别两组病变的诊断效能分别为0.824和0.833,诊断准确率较单一参数高。结论:基于磁共振T2WI序列的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NPC和NPH性疾病。
  • 郑 彬,陈志平,董世杰,聂 磊,杨凯华,杨 宾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32-3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颅窝区脑外肿瘤患儿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方法:收集87例中颅窝区脑外肿瘤患儿病例资料,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肿瘤均为单发,发病率最高者为错构瘤,最低者为骨母细胞瘤。错构瘤边界光滑,平扫与脑组织信号相仿;颅咽管瘤好发于鞍区并沿组织间隙生长,蛋壳状囊壁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非霍奇金淋巴瘤平扫呈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接近脑灰质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则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较均匀;脊索瘤主要位于斜坡和蝶鞍并侵犯周围组织;脑膜瘤边界光滑,与颅底骨质呈宽基底,少见坏死,增强后明显强化;横纹肌肉瘤信号不均,边界不清伴周围溶骨性破坏,增强后强化不均;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脊柱,位于颅内者罕见,瘤体呈膨胀性生长,常伴囊变坏死,瘤骨及瘤周硬化缘是其特征性表现。结论:患儿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发生位置深,临床症状隐匿且多样化,发现时多为晚期,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该类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大多数肿瘤的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徐黎明,刘晓航,王耀申,杨 孟,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38-4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平扫CT平均密度及直方图分析作为诊断依据,对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净受益。方法:分析37例肾脏少脂肪AML(41个病灶),32例肾嫌色细胞癌,3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平扫CT图像,测量并计算其平均密度、直方图10%密度等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以上参数对少脂肪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鉴别诊断效能的优劣。应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以上参数作为诊断依据对少脂肪AML和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净受益。结果:以平均密度及10%密度鉴别少脂肪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和0.7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均密度及10%密度鉴别少脂肪AML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AUC为0.83和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均密度及10%密度鉴别少脂肪AML与肾嫌色细胞癌的AUC为0.71和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少脂肪AML与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平均密度和10%密度为诊断依据,将30%以上的恶性可能性作为处理阈值,则患者净受益高于全部处理。对于少脂肪AML与嫌色细胞癌,以平均密度为诊断依据,将35%以上的恶性可能性作为处理阈值,则患者净受益高于全部处理。如果以10%密度为处理依据,将任意恶性可能性为手术阈值,净受益均高于全部处理,且在45%的阈值水平下,净受益率高于根据平均密度处理的水平,但在45%~80%水平阈值,则低于依据平均密度处理者。结论:CT平均密度及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少脂肪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可使患者有明确且不同的受益。
  • 综述
  • 荆露霞,黄备建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44-4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是一项新的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在通过宽幅高频探头自动连续地扫描获取乳房全容积信息的同时实现标准化存储,不仅操作者依赖性小,而且便于重复观察,还能显示独特的冠状面信息,已在乳腺病变检出、定位、大小测量、良恶性鉴别及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预后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 现就其在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进行综述。
  • 王媚瑜,郑 丽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50-5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检出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而逐年提高。超声是诊断乳腺病变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评估DCIS时,超声主要作为乳腺X线摄影的辅助手段,在诊断有症状的DCIS患者中尤为重要。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的更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出现,DCIS的超声检出率得以提高。多种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实现了DCIS的早期诊断,在DCIS的早发现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于俊瑾,吴清芹,孔凡斌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54-5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和完善的术前评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至关重要。目前,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评估血流信号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宫颈浸润与否的评估价值有限。随着技术发展,三维超声也逐渐应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本文对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及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董维露,吕小勇,王文平,李 晨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58-6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指南与共识
  • 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
    肿瘤影像学. 2020, 29(1): 63-6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