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高 峰,贾 超,李 刚,史秋生,吴 蓉,金利芳,杜联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25-53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造影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分类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on-mass-like lesion,NML)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5月就诊经超声诊断为乳腺NML的患者182例。行常规超声对所有病灶进行BI-RADS分类,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并以穿刺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建立以超声造影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程。依据超声造影特征对所有病灶进行BI-RADS分类。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BI-RADS分类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NML的超声造影特征在增强强度、增强后病灶大小、病灶显影时间、病灶周围放射状增强、有无穿支血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分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28%、56.98%、65.93%、62.62%、70.67%,曲线下面积为0.661(95% CI:0.582~0.741);超声造影BI-RADS分类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6%、74.19%、83.52%、76.15%、92.00%,曲线下面积为0.837(95% CI:0.775~0.899)。结论:超声造影BI-RADS分类能够提高对乳腺NML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减少穿刺,有助于临床决策。
  • 汪 静,孟祥栋,沈秋燕,姥 义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31-53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7例术中显示为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超声图像,观察肿瘤位置、大小、数量及血供等情况,判断肿瘤边界。术中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引导肿瘤的切除。结果:17例患者共19个病灶均能够在术中超声下清楚显示,准确定位手术路径后,14例16个非功能区胶质瘤均被完整切除,3例3个侵犯功能区胶质瘤最大限度地被切除。结论:在低荧光素钠染色胶质瘤显微手术中,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手术辅助检查方法。
  • 吴意赟,张心怡,蔡 婷,强 也,赵 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36-54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颅内病变手术中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内病变手术的28例患者,术中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颅内病变超声表现均呈高回声,术中病变的显示率为100.00%。24例胶质瘤中,16例(66.67%)在常规超声中能清晰显示肿瘤边界,19例(79.17%)在超声造影时能清晰显示肿瘤边界,22例(91.67%)在两者结合时能清晰显示肿瘤边界,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评价胶质瘤边界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有助于指导颅内病变手术边界的确定、术中残存肿瘤显示,提高颅内病变手术切除精准性。
  • 罗志京,薛恩生,林文金,何以敉,钱清富,俞 悦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41-54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体内散在点状强回声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并对照分析41例声像图为点状强回声、无结节的甲状腺疾病和15例声像图无点状强回声、无结节的桥本甲状腺炎及相应的病理学特征。结果:10例伴点状强回声的桥本甲状腺炎病理学改变以纤维增生为主,15例不伴点状强回声桥本甲状腺炎病理学改变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纤维轻度增生。31例弥漫性硬化型乳头状癌病理学改变以砂粒体为主,亦见不规则钙化、胶质凝集体等。伴点状强回声的桥本甲状腺炎、弥漫性硬化型乳头状癌在病理学改变中的纤维增生(χ 2 =10.146,P=0.001)、胶质凝集(χ 2 =4.603,P=0.032)与砂粒体(χ 2 =35.757,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砂粒体、胶质凝集体、纤维索、营养不良性钙化等均可形成甲状腺声像图上的点状强回声,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其成因。
  • 李 璐,邓红艳,袁 亚,马雯婷,叶新华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47-55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检查声像图构建数学模型在以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时发现的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并经手术或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的97例患者,共97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0个,恶性结节57个。整理分析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比较两组结节基本特征差异,然后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结节良恶性判别模型。结果: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Stepwise)对以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特征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囊性是否偏心、强回声、边缘、形态、纵横比、甲状腺整体回声以及囊性成分分布等8个特征变量与以实性为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基于这8个特征变量构建数学模型,PLS-DA的真阳性预测值和真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2.9%和96.6%,logistic回归分析的真阳性预测值和真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2.0%和88.8%。此外,基于PLS-D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47,显著大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0.904。结论:基于PLS-DA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超声声像图构建数学模型可用于以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诊断,PLS-DA构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要优于logistic回归分析。
  • 高志玲,吴 凡,何 峥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54-55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非接触式联合接触式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非接触式联合接触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2例包膜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36~82岁,平均(58.0±10.1)岁,肿瘤最大径0.80~2.95 cm,平均直径(1.84±0.53)cm。观察并记录消融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32例患者,病灶共39个,均成功行超声引导下非接触式联合接触式射频消融术,术中采用人工胸腔积液3例,人工腹腔积液18例,人工胸、腹腔积液2例,无辅助手段9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胆汁瘤1例,发热6例,其中2例体温>38 ℃,术中、术后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未出现膈肌损伤、胃肠道损伤穿孔、胆囊损伤、腹壁和皮肤烫伤、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腹膜炎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即刻实时超声造影均提示病灶消融完全。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复查,39个病灶均完全灭活,完全消融率100%。随诊12~48个月,1年生存率为100%,4例患者肝内复发,肝周及腹腔内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超声引导下非接触式联合接触式射频消融治疗包膜下小肝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韩 红,丁 红,黄备建,毛丽娟,方 超,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59-56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在示卓安(Sonazoid)及声诺维(SonoVue)两种不同超声造影剂下肝局灶性病变灌注模式异同,并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比较。方法:25例肝局灶性占位患者,随机接受SonoVue或Sonazoid超声造影,患者均进行增强MRI检查。观察肝内良恶性病灶在不同增强检查方式、不同超声造影剂下灌注模式的异同。结果:25例肝局灶性占位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瘤14例。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评价肝局灶性占位的动脉期增强与延迟期廓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P=0.50)。2例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延迟期廓清,但增强MRI显示延迟期为等信号及环形增强。与SonoVue超声造影相比,Sonazoid超声造影时肝实质延迟期造影剂浓度高,观察病灶廓清时间更充分。结论:应用SonoVue或Sonazoid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均可用于肝内局灶性占位的诊断与鉴别,恶性病灶多表现为“动脉期增强、延迟期廓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在少部分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延迟期存在差异。两者互相补充,可进一步提高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沈以松,罗 鑫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65-56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评价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行CEUS检查的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62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EUS特征。结果:以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CEUS检出62个肝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如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85.7%,胆管细胞性肝癌(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CC)100.0%,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MLC)100.0%,肝血管瘤94.1%,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92.3%,肝硬化结节100.0%,肝局灶性脂肪缺损100.0%,肝局部炎性病变100.0%。1个HCC误诊为肝血管瘤,1个肝血管瘤和1个FNH均误诊为HCC。恶性病变组的始增时间早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的达峰时间、始消时间明显早于良性病变组,持续时间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增强模式。结论:CEUS通过提供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点,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陈开良,吴文婷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70-57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DFSP)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9例DFSP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果:59例患者中,发生于躯干34例,四肢19例,头部6例。50例位于皮肤及皮下层,9例位于皮下层,与皮肤层不关联。44例边界清晰,15例边界不清。40例形态规则,19例形态不规则。肿块最大径0.5~10.0 cm,纵横比均<1。39例后方回声增强,20例后方回声无改变。12例内回声均匀,47例内回声不均。40例内部回声呈低回声背景下,见各种形状(点状、短线状、片状及裂隙状)高回声镶嵌;16例内部呈低-弱回声;3例内部呈高回声。血流Adler分级:0级1例,Ⅰ级8例,Ⅱ级25例,Ⅲ级25例。所有患者均未见液化、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结论:DFSP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杨 杨,徐惠君,张 菁,袁 韵,叶 珊,徐 泉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74-57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DF的诊断率,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DF的超声图像特征,包块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等特征。结果:26例DF病患者,共30个肿块,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无明显包膜,形态欠规则或尚规则,边界模糊或尚清晰,内部均未见明显的液化坏死、钙化、出血等。结论:超声对DF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可以明确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及血供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王 钧,王志兵,陆应军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79-58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联合临床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经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51例前列腺bp-MRI检查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PI-RADS v2评分、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PSA(free PSA,f-PSA)、游离PSA比值(percent free PSA,f/t-PSA)、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和PSA密度(PSA density,PSA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诊断cs-PCa的独立预测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预测模型和各独立预测指标对cs-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I-RADS v2评分、年龄和PV是诊断cs-PCa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C-index值为0.920)。预测模型诊断cs-PCa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2,显著高于PI-RADS v2评分(0.864,P<0.001)、PV(0.754,P<0.001)和年龄(0.676,P<0.001)。预测模型诊断cs-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85.2%,均高于PI-RADS v2评分(85.5%,76.2%)、PV(71.0%,69.3%)和年龄(85.5%,41.3%)。结论:基于bp-MRI PI-RADS v2评分、PV和年龄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提高对cs-PCa的诊断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吉玉刚,卢定友,温 竞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88-59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评估胃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提示胃癌、术前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115例(随机采用MSCT增强模式55例和DECT增强模式60例),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MSCT模式下的平扫CT值、动/静脉期CT值及动/静脉期CT增加值在两组胃癌中的差异;比较双能量CT增强模式下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in arterial/venous phase,NIC a /NIC v )、动/静脉期能谱曲线40~70 keV区间的斜率(λ a/λv )在两组中的差异;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MSCT模式下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静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增加值分别为97.81±8.94、92.00±8.00和61.88±7.50、56.52±6.86;DECT模式下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NIC a 、NIC v和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1.57±1.98)%、(20.07±1.49)%、(58.75±2.91)%、(54.84±3.55)%和-(3.20±0.25)、-(2.98±0.14)、-(3.71±0.30)、-(3.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参数鉴别胃癌分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82、0.696、0.722、0.804、0.764、0.828;联合NIC v 与静脉期能谱曲线,AUC为0.917,选择合适阈值时灵敏度为0.862,特异度为0.871。结论:双能量CT NIC a 、NIC v 及能谱曲线能为术前评估胃癌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且优于传统的MSCT。
  • 李晓燕,刘长林,曾凡勇,秦永源,黄丙乐,王永杰,储彩婷,赵书会,李文华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95-59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时,脓液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上表现假软组织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9例)及抗炎治疗诊断(5例)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24例,观察记录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和增强特征。结果:24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中,单侧18例,双侧6例,共30个脓肿病灶。其中,8个病灶脓液区在T1WI呈低信号,10个病灶脓液区在T1WI呈稍高信号,12个病灶在T1WI呈中等高信号,全部病灶脓液区在T2WI呈软组织信号(与脓肿壁或子宫肌层信号相似),脓液区在DWI上均呈高信号。增强后1例脓液区T1WI呈现增强(假强化)现象。结论:输卵管卵巢脓肿时,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上脓液可表现为假软组织信号或假增强现象,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辅以DWI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高晓玲,刘 瑛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599-60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腹腔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并分析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腹腔SS患者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患者SS分别位于腹膜后、大网膜,大小分别为12 cm×13 cm×18 cm、5 cm×7 cm×6 cm,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13~54 Hu,有出血、囊变,合并腹盆腔积液,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趋向于均匀。结论:腹腔SS非常少见,CT表现有一定特点,多表现为位置较深在,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囊性变。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有延迟趋向于均匀强化的特点,常合并腹盆腔积液,腹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情况。
  • 病例报告
  • 袁 愷,樊韵玲,黄备建,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0, 29(6): 603-60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0.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