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基线直肠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中原发灶与淋巴结特征的交互作用对于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状态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并收集22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基线MRI数据和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由3名影像科医师在基线直肠癌MRI图像中手动勾画肿瘤原发灶和体积最大淋巴结感兴趣区,并分别提取2个区域各41个影像学特征,并计算两者的交互项41个。参照淋巴结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每一个肿瘤原发灶特征、淋巴结特征以及其交互项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将123个影像学特征按照AUC值降序排列,其前41个特征中有21个属于交互项。灰度共生矩阵对比度特征交互项的AUC为0.727 6,高于单独使用原发灶的对比度特征(AUC=0.555 3,P=0.000 8)或淋巴结的对比度特征(AUC=0.713 9,P=0.038 4)。一阶特征中灰度总和特征交互项预测淋巴结病理学状态的AUC为0.713 5,高于单独使用原发灶的灰度总和特征(AUC=0.567 6,P=0.003 1)或淋巴结的灰度总和特征(AUC=0.690 8,P=0.012 0)。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直肠癌MRI图像中的肿瘤原发灶或淋巴结特征,二者的交互项能够更准确地对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病理学状态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