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述评
  • 赵宝连,萧 毅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45-34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发现、早诊断是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肺癌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筛查中发现的大量肺结节分类复杂、性质多样,指南意见分歧大,临床处理争议多,诊断治疗过度或不足非常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对结节的生长趋势预测不准确,不能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精准处理。肺结节的生长预测对于筛查阳性者的管理和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的制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拟对近5年肺结节生长预测的相关研究作一述评。
  • 刘 颖,张宇威,叶兆祥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50-35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早期和部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远处和局部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辅助系统性治疗,然而新辅助或辅助化疗仅能使这部分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提高约5%。因此,对于早期可切除的NSCLC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开启了肺癌治疗领域的新格局,可切除NSCLC新辅助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针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可切除NSCLC的初步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决策困惑——特别是疗效评价和预测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述评。
  • 专题论著
  • 王显棋,罗浩然,李 可,杨 靖,敬 洋,陈 伟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57-36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0例NSCLC患者(74例未发生远处转移和66例发生远处转移),从每例患者的治疗前CT图像上勾画2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包括瘤周微浸润区域(记为ME)和原发肿瘤区域(记为tumor),再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S)。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检验特征勾画的一致性。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组,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有97例和43例。采用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评价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特征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构建4个NSCLC远处转移预测模型,分别为肿瘤(tumor)影像组学模型、含瘤周(tumor+ME)影像组学模型及其分别联合临床特征的综合模型。所有模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量化,使用DeLong检验对不同模型的诊断能力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构建含瘤周(tumor+ME)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综合模型的诺模图,并评价诺模图的校准和鉴别能力。结果:在单独的肿瘤(tumor)影像组学模型中筛选出9个组学特征,在含瘤周(tumor+ME)影像组学模型中筛选出13个组学特征。临床因素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对于预测NSCLC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umor)、含瘤周(tumor+ME)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779、0.854,综合模型中肿瘤组、含瘤周组的AUC分别为0.795、0.858。结论: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可用于NSCLC远处转移的预测,含瘤周(tumor+ME)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提高NSCLC远处转移的预测能力。
  • 论著
  • 何家伟,程庆红,祝丁丁,盛 茂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67-37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IQon能谱CT(IQon-spectral 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IQon能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肺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获得淋巴结143枚,其中转移93枚,未转移50枚。比较肺癌原发病灶与转移、未转移淋巴结的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各能谱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值,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值,能谱曲线斜率(the slope of the spectral Hounsfeld unit curve,λ H ),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淋巴结动、静脉期IC值,NIC值,λ H ,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组NIC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48%、92.72%;静脉期NIC值的AUC为0.882,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2%、82.87%。静脉期NIC值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更高。结论: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对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NIC参数诊断效能最高,可为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鉴别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王 撵,张丰盛,张勇平,宋少莉,杨 红,王明伟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72-37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展抗癌中药活性成分毛兰素衍生物氟乙氧基毛兰素(fluoroethoxylerianin,FEE)的 18 F标记及 18 F-FEE的Micro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初步探索 18 F等正电子核素标记与PET/CT在中药活性成分来源的新药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开展 18 F-FEE的制备条件优化实验,包括影响 18 F标记和水解反应的多种反应条件,利用放射性薄层色谱法(radio-TLC)检测标记率和水解效率,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adio-HPLC)测量 18 F-FEE的放射化学纯度,并进行正常BALB/c小鼠与HepG2细胞的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生物分布和MicroPET/CT评价。结果:优化的 18 F标记反应条件是时间10 min、温度100 ℃、前体浓度5 mg/mL、溶剂为乙腈,优化的水解反应条件是时间10 min、温度100 ℃、HCl溶液浓度6 mol/L。根据优化条件,成功合成了 18 F-FEE,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正常小鼠生物分布和MicroPET/CT显示, 18 F-FEE主要分布于肝、肠、肾和膀胱等代谢组织,心、肺等组织的分布较低。HepG2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MicroPET/CT发现, 18 F-FEE长时间弥散分布于肿瘤组织,肿瘤%ID/g高,注射60 min后肿瘤-肌肉比值(T/M)高达10以上。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抗癌中药活性成分毛兰素衍生物 18 F-FEE的优化制备条件, 18 F-FEE的合成条件可靠、放射化学纯度高,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肠、肾等代谢组织,而且其在HepG2肿瘤内分布明显,为FEE抗肿瘤作用提供了直观的实验手段,为抗癌天然活性中药成分及其衍生物提供了新的评价技术。
  • 吕 杰,林 涛,侯 鹏,刘少玉,赖名耀,李海南,山常国,成丽娜,温 馨,蔡林波,王欣璐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80-38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 18 F-成纤维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42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脑胶质瘤分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20年6月—2021年5月行 18 F-FAPI-42 PET/CT检查的初诊怀疑脑胶质瘤或怀疑胶质瘤复发的患者25例(年龄17~67岁),所有患者均经立体定向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各病灶病理学类型。在PET/CT图像上勾画胶质瘤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取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 )及靶本比值(target to background ratio,TB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胶质瘤PET/CT指标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脑胶质瘤分级。结果:25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6个脑胶质瘤病灶,其中高级别(WHO Ⅲ-Ⅳ级)脑胶质瘤病灶19个,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10个,IDH突变型9个;低级别(WHO Ⅱ级)脑胶质瘤病灶7个,包括IDH野生型2个,IDH突变型5个。高级别胶质瘤病灶SUV max [1.75(1.25,3.19)]及TBR[(26.24±4.83)]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病灶[0.32(0.31,1.14)及9.47±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0,P=0.018;t=2.280,P=0.032)。SUV max 预测高级别胶质瘤最佳阈值为1.20,相应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2(95% CI 0.609~1.000),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857。TBR预测高级别胶质瘤最佳阈值为9.09,相应AUC为0.850(95% CI 0.686~1.000),灵敏度为0.842,特异度为0.857。对于所有胶质瘤病灶,IDH野生型病灶与IDH突变型病灶之间SUV max 及T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71.00,P=0.520;U=80.00,P=0.860);此外,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病灶,IDH野生型病灶与IDH突变型病灶之间SUV max 及TBR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U=36.00,P=0.462;U=30.00,P=0.221)。结论:18 F-FAPI-42PET/CT在非侵袭性预测脑胶质瘤分级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薛 青,韩 序,胡伟刚,杨昭志,陈佳艳,许 青,李 懋,凌池芳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88-39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使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turbo spin echo,3D TSE)序列和三维反转恢复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recovery gradient echo,3D IR-GRE)序列的T1加权增强磁共振图像对勾画脑转移瘤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3D TSE序列和3D IR-GRE序列采集9例脑转移瘤患者的T1加权增强图像。1名有多年脑转移瘤治疗经验的放疗科医师在两种序列图像上勾画了GTV。两组GTV的体积差异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GTV的几何相似度通过统计Dice相似系数评估,GTV的位置差异使用GTV质心偏移评估。结果:9例脑转移瘤患者的磁共振图像上共勾画出47个病灶(体积范围0.02~21.48 mL)。TSE图像上的GTV[(1.583±3.870)mL]大于IR-GRE图像上的GTV[(1.497±3.850 mL,P<0.001)]。两组GTV的Dice相似系数为0.796±0.102,GTV质心偏移为(0.329±0.323)mm。结论:基于TSE序列和IR-GRE序列生成的图像勾画的脑转移瘤GTV的体积和几何范围都有一定差异。考虑TSE序列的造影剂对比度较好,且受磁场不均匀性影响较小,基于该序列勾画的脑转移瘤GTV可能更准确。
  • 李小芹,沈合松,张 菁,刘美伶,王 兴,袁筱茜,张久权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393-40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的定量参数在鼻咽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这些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进行IVIM和ASL成像,并对患者进行T、N分期和临床分期,分为低分期组和高分期组。计算参数肿瘤血流量(tumor blood flow,TBF)、慢弥散系数(slow ADC,D)、快弥散系数(fast ADC,D * )、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的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Bland-Altman图探讨各参数可靠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各参数的诊断性能。采用Spearman分析ASL与IVIM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T分期和临床分期中,低分期组的TBF平均值(TBF mean )和f平均值(f mean )显著高于高T分期和高临床分期组。在区分高低T分期鼻咽癌时,TBF mean 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高于f mean (0.888 vs 0.789,P=0.022)。在区分高低临床分期鼻咽癌时,TBF mean 的AUC高于f mean (0.838 vs 0.741,P=0.025)。TBF meanf mean 呈中度相关(r=0.632,P<0.001)。结论:ASL与IVIM可以很好地评估鼻咽癌的血流灌注信息,有利于预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分期。与IVIM的f mean 相比,ASL的TBF mean 在鉴别鼻咽癌高低T分期、临床分期方面表现更好,且ASL与IVIM的灌注参数呈中度正相关。
  • 徐驰杰,孔玲玲,邓小毅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03-40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旨在探讨双能量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电子云密度(electron density,Rho)/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Z)在成骨型转移瘤与骨岛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10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双能量CT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随访最终确诊34例成骨型转移瘤患者224个病灶,70例骨岛患者108个病灶。测量所有病灶的Z、Rho、双能量指数(dual energy index,DEI)及常规CT(regular CT value,rCT)定量值。各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成骨型转移瘤与骨岛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成骨型转移瘤和骨岛在双能量CT图像上Z、Rho、DEI、rCT值分别为11.2±0.7、(359.9±132.1)HU、0.062±0.012、(607.6±211.5)HU和12.2±0.4、(582.3±118.0)HU、0.082±0.009、(1036.9±189.1)HU。成骨型转移瘤平均值均明显低于骨岛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高于骨岛(P<0.001)。ROC曲线显示,rCT=770.8 HU时曲线下面积为0.886,灵敏度、特异度为76.3%和82.4%;当Z、Rho、DEI阈值分别为11.9、556.1 HU和0.907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89和0.907,灵敏度分别为90.2%、94.2%和87.9%,特异度分别为84.3%、68.5%和84.3%。结论:相较于常规CT,双能量CT Rho/Z能提供多参数定量分析,对骨岛与成骨型转移瘤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更优。
  • 褚吉祥,马 焕,王 瑶,李 鹍,廖承德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09-41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总结骨旁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4例骨旁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生部位分别为肩胛骨、跟骨、肱骨及股骨。临床表现主要为单发、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X射线(X-ray)以骨旁“透光”肿块伴邻近骨皮质肥厚并骨性突起为特点。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上病变主体呈脂肪密度,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晰,中央为“鹿角样”或“珊瑚状”骨化,与附着处增厚骨皮质或骨突连续,可有骨质侵蚀、破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的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为高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内见长T1、短T2信号骨化和等T1、等T2信号纤维分隔,边缘见纤维包膜,增强包膜及间隔轻微强化。结论:骨旁脂肪瘤属罕见病,具有骨旁脂肪密度或信号肿块伴骨化及邻近骨质改变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CT及MRI检查,术前多可正确诊断。
  • 王 坤,董 怡,刘凌晓,陈荣新,包静文,陈彦玲,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14-41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热消融治疗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5—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及介入治疗科行热消融治疗的44例HCC患者(射频消融19例,微波消融25例),病灶最大径9~42 mm,平均18.1 mm,术前CEUS准确定位引导病灶热消融,术后1个月行CEUS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结果为标准,将CEUS评价热消融治疗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判断肿瘤灭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HCC热消融术后,CEUS、Gd-EOB-DTPA增强MRI评估热消融后病灶大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经Gd-EOB-DTPA增强MRI提示病灶完全消融40例,不完全消融4例;经CEUS检查提示病灶完全消融41例,不完全消融3例。术后1个月CEUS评估HCC消融后疗效判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7%、75.0%、100.0%。结论:CEUS对HCC患者热消融治疗后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将其作为HCC患者热消融治疗效果评价的手段。
  • 陈智慧,查海玲,蔡梦君,张曼琪,刘心培,杜丽雯,刘晓安,栗翠英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19-42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ver-expression,HER2 + )乳腺癌患者肿瘤超声图像特征在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上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ER2 + 乳腺癌的482例患者,其中153例为转移组,329例为非转移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超声图像中大小、边缘、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腋窝淋巴结超声图像中短径S、L/S(<2)、皮质厚度(>3 mm)、淋巴门、血供类型及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肿块超声图像中肿块边缘(OR=0.411,P=0.040)、淋巴结超声图像中皮质厚度(OR=3.082,P<0.001),淋巴门存在与否(OR=0.331,P=0.001)以及淋巴结血流(OR=0.382,P=0.001)是HER2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块与淋巴结超声图像特点相结合对预测HER2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包丰昌,王贇霞,马 蕾,雷平冲,谭红娜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25-43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准确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348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根据患者ALN外科评价结果将其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临床病理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MRI特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348例乳腺癌患者中ALN转移者103例和无转移者245例;多发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Ki-67增殖指数>20%及淋巴管血管侵犯的患者易出现ALN转移(P<0.05)。总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数在转移组患者中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4和0.023)。MRI上病灶越大的患者越易发生ALN转移,且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MRI形态学诊断标准,本研究中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146例(42.0%),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7%、73.1%和74.4%。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灶MRI特征、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及两者联合3种方法诊断ALN转移的AUC分别为0.761、0.755和0.85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ALN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灶的MRI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癌ALN转移诊断的准确度。
  • 宗晴晴,邓 晶,葛万里,巩海燕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34-43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伴髓样特征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IBC-NST)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征及相应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1例伴髓样特征IBC-NST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21例伴髓样特征IBC-NST患者共21个病灶,15个病灶位于外上象限,20个病理组织学分级为Ⅲ级,12个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示:61.9%形态不规则;57.1%边缘光整/尚光整;42.9%探及钙化灶;28.6%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9个病灶血流较丰富,其中16个血流阻力指数较高;10个病灶行应变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7个示质软-中。10例患者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2例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3类。6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型强化,5个病灶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为Ⅱ型。结论:伴髓样特征IBC-NST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上常显示良性形态特征。但超声上病灶内血流较丰富且阻力指数高。MRI表现与常见的浸润性癌基本一致。通过多种影像学综合评估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伴髓样特征IBC-NST有一定价值,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误诊率。
  • 曹 力,张会萍,周毓青,周珠影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39-44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资超声科医师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S-Detect技术诊断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探讨S-Detec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7—10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行乳腺结节手术的100例患者(144例结节),分别由1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和1名低年资主治医师行常规临床超声诊断,按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以分类结果≤4A诊断为良性结节,>4A诊断为恶性结节;并分别应用S-Detect技术评价结节,以纵切及横切两次结果均为“可能良性”诊断为良性结节,否则诊断为恶性结节。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超声检查及S-Detect技术2名医师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144个乳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24个,恶性结节20个。使用常规超声检查高年资医师及低年资医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68和0.690;S-Detect技术高年资医师及低年资医师的AUC分别为0.877和0.893;常规超声检查低年资医师的AUC与其他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超声检查高年资医师及低年资医师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736,具有中度一致性;S-Detect技术高年资医师及低年资医师ICC为0.928,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临床不同年限超声科医师工作经验对于乳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影响,但是AI技术可以降低经验对诊断结果的影响。S-Detect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综述
  • 孙诗昀,肖 勤,Tong Li,王思敏,黄 琰,顾雅佳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44-44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筛查网络测评平台(BreastScreen Reader Assessment Strategy,BREAST)是一种乳腺影像研究和培训工具,通过提供大量典型的病例集,并借助在线应用程序Breast Score进行实时、个性化分析和反馈,从而帮助放射科医师提高诊断能力和水平。目前,该平台已在多个国家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本文简要介绍BREAST,以及BREAST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优劣势,以帮助放射科医师了解和应用BRAST平台。
  • 刘 进,张惟元,张智猗,漆雪婷,陈 翼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49-45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像组学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的热门研究课题,目前已在许多肿瘤中取得一些较满意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乳腺癌。尽管传统影像学模式仍是当前诊断和评估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鉴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PE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因能同时显示形态和功能的高维特征信息而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具有临床应用潜能和优势。最近,基于PET/CT或PET/MRI影像组学的乳腺癌研究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近两年来,PET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转移评估、分子分型预测、疗效监测和预后预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因此,本文综述了PET/CT或PET/MRI影像组学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 病例报告
  • 于姣姣,查 莉,黄建国
    肿瘤影像学. 2022, 31(4): 455-45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