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玲, 王 坤, 毛丽娟, 毛 枫, 韩 红, 曹佳颖, 张小龙, 王文平
目的:观察瑞格非尼对不全消融残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评估靶向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兔VX 2 肝原位种植瘤模型及不全消融模型,随机将实验兔分为4组(n=5):不全消融组(A组)、不全消融+靶向治疗组(B组)、靶向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在不全消融治疗前当天及治疗后7、14、21、28 d进行3D-CEUS检查并进行在机定量参数分析,实验结束后取出VX 2 肿瘤行细胞增殖指数(Ki-67)、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在治疗后21和28 d,B组和C组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分别为0.046,0.033);而且,B组和C组的PI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31)。在治疗后28 d,B组和C组的上升支斜率(S)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5, 0.014);而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治疗后28 d,各组肿瘤组织Ki-67增殖指数、MVD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US定量分析技术可反映瑞格非尼抑制肝VX 2 原位种植瘤残癌增殖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