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姜星原,邵志清,柴亚婷,刘媖楠,李 叶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54-56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6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例BA的临床病理学及胸部CT资料。27例均行CT平扫检查,其中15例并行增强CT检查。分析整理患者基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CT影像肺部病变分布位置、病变形态等特征。结果:27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0例,年龄31~79岁,多无临床症状(23例)。病变均位于胸膜下区,其中21例发生于双肺下叶,以类圆形边界清晰实性小结节为主(2~15 mm),6例内含空泡影,增强CT扫描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在随访过程中部分病灶体积略增大,术后尚未发现复发及转移患者。结论:BA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多样性,极易误诊,需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认识,做好鉴别诊断。
  • 专题论著
    高璐滢,达 娃,张 波,李小毅,廖 泉,马丽媛,史新龙,刘睿峰,夏 宇,姜玉新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71-47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3
    目的:比较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和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效能和不必要的活检率。方法:回顾并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的甲状腺结节(结节>1 cm)的患者,共纳入1 427个结节,根据ACR TI-RADS和ATA指南,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效率和不必要的活检率。将ACR TI-RADS建议的FNAB大小阈值应用于ATA指南,以及ATA指南建议的FNAB大小阈值应用于ACR TI-RADS,分析其穿刺效率和不必要的活检率的变化。结果:所有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组797例,良性组630例。根据指南推荐的阈值,ACR TI-RADS穿刺效能更佳(AUC为0.67 vs 0.57,P<0.001),特异度更高(42.9% vs 14.3%,P<0.05),不必要的活检率更低(33.0% vs 40.6%,P<0.001),而ATA指南灵敏度比ACR TI-RADS更高(99.2% vs 91.7%,P<0.001)。将ACR TI-RADS建议的FNAB大小阈值应用于ATA指南,不必要的活检率明显降低(31.5%),穿刺效能也显著提高(AUC为0.70,P<0.01)。结论:与ATA指南相比,ACR TI-RADS的穿刺效率高、不必要的活检率低。另外,将ACR TI-RADS建议的穿刺阈值应用于ATA指南,修订后ATA指南显示出更佳的穿刺效能和更低的不必要活检率。
  • 专家述评
    胡 艳,夏蜀珺,詹维伟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57-46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1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分化型肿瘤,其发生主要与BRAFRASRETTERT等癌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不同癌基因的改变可能会导致PTC出现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生长模式,呈现出不同的超声特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尝试探索PTC分子标志物与超声特征的相关性。充分了解PTC分子标志物与超声特征之间的关联,可以在有创操作前更好地评估PTC患者的总体风险和可能存在的分子特征,这将有助于PTC的个性化评估,对于合理制订患者后续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 专题论著
    潘祖贤,李晓钰,徐上妍,詹维伟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77-48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4
    目的:比较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和2020年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TIRADS,C-TIRADS)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MTC)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12年6月—2016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04例患者的206个甲状腺结节,回顾并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回声、内部结构、A/T比、边缘、钙化及血流程度,分别根据ATA指南、ACR TI-RADS和C-TIRADS进行风险分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比较诊断效能。结果:M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相比,MTC的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低回声,实性,可见钙化,丰富血供。两组在回声、内部结构、A/T比、边缘、钙化及血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C的风险分级:ATA的高度可疑,ACR TI-RADS的TR5,C-TIRADS 4C和4B,3个系统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ROC曲线分析,C-TIRAD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高,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最高(74.2%、87.9%),ACR TI-RADS的特异度最高(88.6%),3个系统两两之间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A指南、ACR TI-RADS和C-TIRADS在MTC的诊断中均表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
  • 论著
    李柠肖,桂 阳,莎仁高娃,王名法,刘艳超,吕 珂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561-56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1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卵巢无性细胞瘤24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24例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19.3±8.3)岁,87.5%(21/24)的患者为单侧病变。接受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检测者中85.7%(12/14)的血hCG水平升高(28~8 660 U/L)。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共19例,平均最大径(14.7±6.2)cm,78.9%(15/19)呈分叶状,实性或以实性为主,边界清晰,68.4%(13/19)内可见高回声分隔及隔上见条形血流信号。29.2%(7/24)的患者为性腺发育不全,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型,其中71.4%(5/7)超声检查未明确显示病灶,包含双侧病变3例。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多为年轻患者的盆腔单侧病变,多伴有hCG水平升高,超声可显示附件区体积较大实性为主分叶状肿物,内部可见分隔回声及条形血流。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则可为双侧病变,且可能由于病灶较小而难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
  • 论著
    沈德娟,孙 骏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586-59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5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乳腺NF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10例行超声检查,5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3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1)超声:均为单发结节,最大径0.5~4.8 cm,平均(1.7±1.3)cm。6例位于皮下浅筋膜层,3例位于乳腺腺体,1例位于胸大肌肌层,均呈水平位生长。8例内部为均匀低回声,2例为不均匀回声;8例边界模糊不清,2例边界清晰;10例后方均无声影,1例后方回声增强,3例可见高回声晕。8例Adler血流为0级,2例为1级。(2)乳腺X线摄影:4例表现局部腺体结构扭曲,呈不规则斑片状致密影,其中1例局部皮肤增厚、凹陷;1例表现为浅筋膜层的类圆形结节影。(3)MRI:2例位于浅筋膜,1例位于腺体内。3例均表现为结节影,2例边缘毛糙伴毛刺,1例边缘清楚,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呈不均匀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为1.11~1.35×10 -3 mm 2 /s;增强扫描后早期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呈流入-平台型(Ⅱ型),1例皮肤增厚、凹陷。结论:对于乳腺NF的影像学诊断,超声和MRI优于乳腺X线摄影,有助于显示其病变特征。
  • 专题论著
    郑梅娟,薛恩生,俞 悦,陈 舜,陈 聪,方贞燕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84-49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5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联合甲状腺结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诊系统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背景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817个甲状腺结节,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AI辅诊系统、不同年资医师应用C-TIRADS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将结节分为HT背景组/非HT背景组,比较结节背景对AI辅诊系统、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817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462个,良性355个。与高年资医师应用C-TIRADS相比,AI辅诊系统诊断的特异度较高(89.58% vs 81.69%,P=0.003),准确度两者相当(92.29% vs 90.58%,P=0.151);与低年资医师应用C-TIRADS相比,AI辅诊系统诊断的特异度较高(89.58% vs 56.90%,P=0.002),准确度较高(92.29% vs 80.05%,P<0.001)。通过联合AI辅诊系统,高年资医师诊断的特异度提高(81.69% vs 89.01%,P=0.006),而准确度、灵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医师诊断的特异度(56.90% vs 86.76%,P<0.001)及准确度(80.05% vs 92.66%,P<0.001)均明显提高,灵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6)。HT背景下,高年资医师的诊断特异度低于非HT组(69.64% vs 83.95%,P<0.05),低年资医师的诊断特异度也低于非HT组(42.86% vs 59.53%,P<0.05),但HT背景对AI辅诊系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无影响。结论: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AI辅诊系统对高年资医师价值有限,但可提高低年资医师应用C-TIRADS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避免过度诊断。
  • 论著
    陈凯玲,张炜彬,毛丽娟,曹佳颖,韩 红,毛 枫,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47-55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5
    目的:构建兔VX2肝脏原位移植瘤术后模型并进行超声检查及病理学评估。方法: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脏VX2原位移植瘤并随机分为3组,构建肝癌术后复发模型:R0切除组,以叶间切迹为标准切除部分肝左叶,切口旁内隧道法植入VX2瘤块;R1切除组,以瘤体边缘为界行肝左叶瘤体切除术;R2切除组,切除约1/2肿瘤组织。术后第7、14、21天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实验结束后处死荷瘤兔,观察大体标本的情况并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R2切除组肿瘤大小大于R0切除组和R1切除组,而且肝内多发肿瘤(100%,5/5)、肺转移(100%,5/5)及肝门处淋巴结转移(80%,4/5)的比例高于R0切除组和R1切除组。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复发VX2肿瘤呈低回声,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与时间呈显著相关(r=-0.518)。注射造影剂后,第7天42.9%(6/14)的VX2肿瘤呈整体增强;第14天及第21天,分别有64.3%(9/14)和28.6%(4/14)的肿瘤呈整体不均匀增强,35.7%(5/14)和71.4%(10/14)呈环状增强(P=0.000),增强方式与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6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兔VX2肝癌术后模型可为后期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荷瘤载体。
  • 专题论著
    沈 晶,乔彩霞,胡 克,侯晓荣,张福泉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91-49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6
    目的:分析影像引导的大分割外照射放射治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在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并分析2008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大分割(2.5~8.0 Gy/f)EBRT的甲状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EBRT,均采用影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剂量(24~66) Gy/(6~25)次,2.5~8.0 Gy/次。应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按照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版对可测量病灶进行评估,应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4.0版评估不良反应。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局部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PFS)、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63例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接受了EBRT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年、5年的LRFS分别为55.0%和42.5%,2年、5年的PFS分别为70.0%和37.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5年PFS的因素(P<0.05)。35例骨转移患者获得临床症状缓解: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75.0%(18/24),治疗后3~6个月有效率为91.67%(22/24)。28例可测量病灶:治疗后2~6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7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者10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者4例,评估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5.71%,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0.0%。全组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影像引导大分割EBRT,对于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局部病灶控制率高,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预期有生存获益转化。
  • 专题论著
    霍诗睿,王 伟,王欣榕,陈 愉,陈与丰,张 波,陈建新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63-47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2
    目的:探索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环境温度、紫外线辐射和绿色植被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不同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388个2015年肿瘤登记点的甲状腺癌发病资料,从公开的遥感地理信息数据库中获取2015年中国近地面PM2.5、环境年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PM2.5、环境温度、紫外线和绿色植被对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分布的影响,采用解释力(q)来度量。结果:PM2.5、环境温度、紫外线和绿色植被对中国男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分布的q分别为0.039、0.004、0.041、0.088,对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分布的q分别为0.084、0.109、0.091、0.049;且两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独立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随着PM2.5浓度增加,环境温度降低,紫外线辐射增强,绿色植被减少,甲状腺癌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结论:严重的空气污染、低温环境、强紫外线辐射和缺乏绿色植被可能是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环境因素。本研究的发现可为研究甲状腺癌危险因素提供线索,同时对相应的风险人群进行超声筛查或有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甲状腺癌。
  • 论著
    邢肖肖,钱 丰,张 琪,刘水清,谢 潇,赵 诚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36-54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块,探讨声触诊弹性成像(sound touch elastography,STE)中肿块的杨氏模量硬度值(Young’s modulus of mass,E)及其周围2 mm壳的杨氏模量硬度值(Young’s modulus of 2 mm shell,S)对乳腺BI-RADS 4类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10个BI-RADS 4类乳腺肿块作为训练组,68个BI-RADS 4类肿块作为验证组,定量评估病变区(E maxE meanE minE sd )及病变周围宽度为2 mm的腺体组织(S max S mean S minS sd )的硬度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选取训练组对BI-RADS 4类肿块STE中诊断性能最高的弹性参数,取其截断值对68个BI-RADS4类肿块作为验证组进行性能评估,再分别对本研究组中BI-RADS 4A、4B、4C的肿块进行性能评估。结果:STE中肿块周围2 mm的壳(S max )模量值诊断效能最高。应用S max 的最佳截断值(91.73 kPa)对68例BI-RADS 4类肿块进行性能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74,BI-RADS 4A组AUC为0.822,约登指数0.64;BI-RADS 4B组AUC为0.703,约登指数0.41;BI-RADS 4C组AUC 0.501,约登指数0.002。结论:STE中S max 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辅助参数,对鉴别BI-RADS 4A类乳腺肿块更有价值,可减少BI-RADS 4A类肿块的不必要活检。
  • 专题论著
    何紫燕,萨 日,邱 娴,汪君瑶,陈立波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498-50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7
    目的:探索诊断性 131 I扫描(diagnostic  131 I scan,Dx)在不明原因高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血症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全切术后患者临床处置中的潜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性Tg>1 ng/mL且无残甲和残留/复发/转移病灶影像学证据的PTC患者。患者口服74 MBq  131 I后24 h行Dx,当平面显像诊断不明确时立即加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根据Dx结果等信息明确 131 I治疗目的后即给予患者口服治疗剂量 131 I,3 d后行治疗后全身扫描(post-therapeutic whole-body scan,Rx)。结果:在共67例不明原因高Tg血症PTC患者中,Dx阳性患者有8例(11.9%),Dx与Rx的结果匹配度达97.0%,Dx阴性预测值为94.9%。Dx阳性患者中,6例为颈淋巴结转移瘤,2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在随访终点时表现为生化缓解、稳定及进展的比例分别为87.5%(7/8)、12.5%(1/8)及0.0%(0/8)。除去1例转靶向治疗患者,剩余58例Dx阴性患者在随访终点时表现为生化缓解、稳定及进展的比例分别占79.3%(46/58)、12.1%(7/58)及8.6%(5/58),两组患者生化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在不明原因高Tg血症PTC患者中,Dx与Rx具有高度一致性。前者可通过检出或排除摄碘PTC病灶明确 131 I治疗目的并保证良好疗效。
  • 论著
    何 竹,陈 珑,江 泉,张 渊,单 君,施秀荣,傅 宇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10-51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9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通过检测前列腺结节内微小血流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行前列腺穿刺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的52例患者共65个结节,行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 ultrasound,CEUS)检查,分别对结节内的血流进行分级判定其良恶性,比较SMI及CEUS检测前列腺结节内微小血流的一致性,并以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SMI及CEUS对前列腺结节内微小血流的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最终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65个结节中恶性27个(临床显著前列腺癌26个,非显著前列腺癌1个),良性38个。SMI技术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灵敏度为74.1%(20/27),特异度为73.7%(28/38),准确度为73.8%(48/65),CEUS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灵敏度为85.2%(23/27),特异度为81.6%(31/38),准确度为83.1%(54/65),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 =1.027,P=0.311;χ 2 =0.682,P=0.409;χ 2 =1.731,P=0.188)。结论:SMI对可疑前列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及结节内微小血流的检测与CEUS检查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可用于协助前列腺可疑结节的鉴别诊断。
  • 论著
    毛 枫,韩 红,曹佳颖,董 怡,施帅楠,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12-61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in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ma,BDA)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BDA的患者6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点。结果:6例患者共9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位于肝脏包膜下。病灶最大为12 mm×10 mm,最小为6 mm×5 mm。9个病灶中有3个肿块中央出现高回声,周围是低回声环,类似“靶环征”,与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个肿块边界清晰,6个病灶边界欠清或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造影显示6个病灶快速整体增强,3个病灶同步增强。9个病灶动脉期晚期或门脉期减退,均呈“快进快出”类型。超声诊断良性病变3个,恶性病变6个,准确度为33.3%。病理学上可见大量增生的小胆管,伴广泛慢性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分化良好,随着病程的进展,病变内增生的胆管和浸润的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多。结论:BDA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特点有利于增加对BDA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论著
    张 喆,兰秀玲,申 林,白秀艳,方 晓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23-53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1
    目的:探讨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容积感兴趣区(volumetric region of interest,vROI)直方图鉴别中央腺体(central gland,CG)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3月—2021年7月于辽阳辽化医院经前列腺标准b值(b=800 s/mm 2 )和高b值(b=1 500 s/mm 2 )DWI扫描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9例PCa患者(62个病灶)和80例BPH患者(80个病灶)。在美国GE公司的AW4.6工作站上对标准b值和高b值的DWI图进行后处理,分别获得ADC 800 和ADC 1 500 。利用Fire Voxel软件,分别在ADC 800 和ADC 1 500 图像的每一层面沿着病灶边缘勾画ROI,再将这些ROI融合成vROI。随后对vROI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直方图参数ADC 800-mean、std、min、1th、5th、10th、25th、50th、75th、90th、95th、max、ske、kur 和ADC 1 500-mean、std、min、1th、5th、10th、25th、50th、75th、90th、95th、max、ske、kur 。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2名医师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b值所得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测得结果一致性良好(ICC>0.75);PCa的ADC 800-min、5th、10th、25th 、ADC 1 500-mean、min、5th、10th、25th、50th 低于BPH;ADC 1 500-mean、min、5th、10th 的AUC高于相应的直方图参ADC 800-mean、min、5th、10t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b值的DWI的vROI直方图能够鉴别发生于CG的PCa和BPH,其诊断效能高于基于标准b值所得结果。
  • 论著
    王荣玲,綦玉洁,白 杰,杨宗利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567-57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2
    目的:探究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O-RADS)分类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方面的诊断性能,并评估O-RADS分类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445例卵巢肿瘤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O-RADS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测定血清CA125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445例卵巢肿瘤中,良性266例,恶性179例。一般临床资料中,卵巢恶性肿瘤组的平均年龄、绝经后恶性肿瘤发生率、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P<0.001);与卵巢肿瘤相关的超声特征中,病变类别、外部轮廓、血流评分和腹水都与恶性肿瘤有关(P<0.001)。绝经前、后妇女O-RADS分类的灵敏度分别为91.3%、94.9%;绝经前、后妇女O-RADS分类联合CA125的灵敏度分别为98.8%、97.0%;绝经前、后妇女O-RADS分类联合CA125的灵敏度高于单独的O-RADS分类(P<0.05)。结论:O-RADS分类在卵巢肿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当O-RADS联合CA125诊断卵巢肿瘤时,灵敏度提高,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王晓明,金 清,许东峰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15-52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ansrectal 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TRTE)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PSA灰区可疑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151例PSA为4~10 ng/mL(PSA灰区)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患者均接受PSA检测、TRTE检查及mpMRI检查,比较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增生组的年龄、PSA、TRTE评分及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的差异,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个指标(PSAD、TRTE和mpMRI)及联合诊断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的PSAD、TRTE评分及MRI PI-RA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2、5.97、6.81,均P<0.001);构建PSAD、TRTE评分、MRI PI-RADS评分及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9、0.79、0.832及0.901,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2.70、3.99,P均<0.01)。结论:PSAD、TRTE评分和MRI PI-RADS评分对PSA灰区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可以明显提高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度,避免临床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活检穿刺。
  • 专家述评
    李 倩,张宇威,叶兆祥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1-1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01
    外科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一般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指标、TNM分期和基因突变状态等,但即使临床特征相近的患者对同一治疗方案的应答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早期评估和预测各项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人工智能可以对影像进行全面、定量的分析,在肺癌诊疗中显示出重要价值和潜力。本文就影像人工智能在肺癌疗效评估和预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述评。
  • 封面及目录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0.
  • 论著
    赵 玲,马步云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04-50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08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对甲状腺微小髓样癌(minute-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MTC)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1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2例MMTC患者和同期151例PTMC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CEUS、SWE检查。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者年龄、SWE参数,采用χ 2 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者性别、CEUS特征。结果:MMTC患者年龄大于PTM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2,P<0.001),患者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 =0.654,P=0.419)。MMTC低增强比例高于PT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5.960,P<0.001),两者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TC E minE mean均小于PT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38,P<0.010;Z=3.069,P=0.002);两者E maxE ratio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SWE能为MMTC和PTMC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可作为常规超声的附加诊断方法。
  • 病例报告
    翟凌云,虞 梅,陈 穹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34-63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14
  • 病例报告
    王栋华,季正标,龚会凌,胡 滨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37-64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15
  • 指南与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89-10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15
    3D可视化技术在肝胆外科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本共识基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大量的病例资料,结合肝胆外科和影像医学探讨3D可视化技术的临床应用,旨在为肝胆外科良恶性疾病的术前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规划、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术中精准手术提供实际方法和有效的帮助。
  • 综述
    张 筱,袁 正,林光武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17-62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11
    近几年来,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并且它被认为是一种肥胖相关癌症。这是由于现代研究证明脂肪组织不仅仅是多余热量的储存库,同时也是一种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和代谢器官。作为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脂肪酸的代谢会从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缺氧环境和肠道微生物这几个方面影响肿瘤组织。并且不同成分的脂肪酸在肿瘤微环境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脂肪酸的异常代谢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代谢特征,同时一些其他的代谢途径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潜在的特异性靶点。脂肪酸代谢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而影像学方法则能帮助研究者们观察人体内脂肪酸代谢情况。本文主要对与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脂肪酸代谢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脂肪酸代谢成像的研究进展。
  • 论著
    罗 冉,王丽君,汪登斌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31-53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2
    目的:探究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假阴性乳腺癌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以避免漏诊。方法:回顾并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术前行诊断性DBT检查且判定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1、2或3类的患者的资料,由2名经验丰富的乳腺影像专科医师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378例患者中31例患者共32个病灶DBT诊断为假阴性(8.2%),中位大小0.8(1.0)cm、不超过1 cm的病灶22个占68.8%。其中2个病灶未摄入,6个病灶分类错误,24个病灶在DBT不可见;术前超声阳性率56.25%(18/32),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阳性率100.00%(32/32)。病理学类型包括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DCIS)14个(43.75%),乳头状癌8个(25.00%)和浸润癌10个(31.25%)。结论:DBT假阴性乳腺癌并不罕见,大多腺体较丰富、病灶较小,可以是DCIS或浸润癌,结合超声、MRI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
  • 论著
    孟祥栋,姥 义,汪 静,严志鹏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543-54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5.0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肠道及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7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及3例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间质瘤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7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原发灶24个,肝内转移灶31个;3例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原发灶7个,肝内转移灶9个。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均可表现为实性、囊实性,囊实性病灶占比83.1%。其中大部分原发灶(61.3%)表现为局部边缘模糊,部分原发灶(41.9%)形态不规则,呈浅分叶状;肝内转移灶更多地呈现为边界清晰(77.5%)、形态规则(82.5%)。结论:与恶性间质瘤原发灶相比较,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为肝内转移灶的典型特征,该特征表现对判断恶性间质瘤肝内转移灶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 论著
    李京龙,王占秋,顾长聪,赵月梅,陈 涛,李文菲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596-60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7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放射组学特征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0例术前接受MRI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纳入研究。从瘤周水肿区域、肿瘤的增强区域、坏死核心区域中分别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建立放射组学特征模型,以10折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根据组学评分合适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亚组分析观察替莫唑胺辅助放疗是否有助于延长高风险患者的生存期。结果:选择了16个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组学特征来构建放射组学模型,其中4个来自瘤周水肿区域,9个来自肿瘤的增强区域,其余3个来自坏死核心区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放射组学评分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放射组学评分的阈值,61例(46.9%)患者被分为高风险组,另外69例(53.1%)患者被分为低风险组,两组的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中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期(14.2个月)明显长于单纯放疗组(7.1个月,P=0.000 16)。结论: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不仅与预后密切相关,并且能有效地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风险患者可以从替莫唑胺辅助同步放疗方案中获益。
  • 病例报告
    张实来,廖芝玲,莫少州,刘子雅,蒲维维,韦红娇,丘文明,肖国有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25-62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12
  • 综述
    施佳楠,李 凡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73-7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11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DCIS)的发现率逐年提高,常规超声(包括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CIS的检出、诊断,病理学分级及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预测有一定作用,且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弹性超声和超声造影技术在DCIS的诊断上显示出良好潜力,本文就近20年来超声技术对DCIS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论著
    何 珂,王东林,廖 卫,高立霓,陈美西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59-6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09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以期提高对AF的认识并提升超声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AF患者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AF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征象。结果:20例患者共20个病灶,均为单发,其中17例为首发病灶,3例为复发病灶,复发时间0.3~1.5年;腹壁型10例,腹外型8例,腹内型2例,女性13例,男性7例,年龄21~66岁,中位年龄33岁,其中10例(50.0%)患者既往有手术史。病灶大小不等,最大直径1.0~23.2 cm,中位直径5.3 cm。超声表现形态规则9例(45.0%)、形态不规则11例(55.0%);膨胀性生长为主18例(90.0%)、浸润性生长为主2例(10.0%);边界清晰5例(25.0%)、边界不清晰15例(75.0%);内部结构为实性20例(100.0%);内部回声主要为低回声20例(100.0%);后方回声增强7例(35.0%)、无改变12例(60.0%)、衰减1例(5.0%);Adler血流分级1级5例(25.0%)、2级8例(40.0%)、3级7例(35.0%)。结论:AF具有某些特殊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及超声征象对诊断AF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专题论著
    李佳蔚,姜婷婷,汤振伟,简嘉豪,范 明,沈茜刚,厉力华,顾雅佳,彭卫军,尤 超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12-1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02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的影像组学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DB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380例患者资料,每例患者DBT影像包含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斜(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通过提取380例基于DBT的病灶全瘤组学特征,经降维、筛选后,将保留的特征分别放入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个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3种模型对乳腺癌4种分子分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0例病灶中,Luminal A型72例,Luminal B型17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型54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79例。3种不同的算法模型均可有效鉴别乳腺癌分子分型,其中RF模型表现效果整体较好,在测试集中通过二分法预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TNB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0.71、0.70和0.71。DBT组学特征中,熵及与熵相关特征、形态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结论:基于DB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较好预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其中表征异质性与形态的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鉴别。
  • 论著
    于鹏丽,孔文韬,薛海燕,王 颖,张一丹,龚 黎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575-58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3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技术测定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在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年8月—2021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203例(共207个病灶),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应用VTIQ技术检测病灶,比较两组间常规超声特征及SWV最大值(V max )、最小值(V min )及平均值(V mean )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VTIQ参数鉴别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效能。结果:两组间常规超声特征存在差异,良性组以片状低回声为主要表现,恶性组则以微钙化为主要表现(P<0.001);恶性组的血流信号Adler分级较良性组增高(P<0.001)。恶性组病灶V max 、V min 及V mean 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7.23±2.20)m/s vs(3.65±1.27)m/s;(3.22±1.26)m/s vs(2.20±0.68)m/s;(4.98±1.44)m/s vs(2.89±0.86)m/s],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 max 、V min 及V mean 鉴别非病灶良恶性的截断值分别为5.29、3.16及3.88 m/s。V max 和V mean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V max :82.4%和90.1%;V mean :81.1%和89.1%),V min 的特异度较高(88.9%),但灵敏度较低(50.1%)。结论:应用VTIQ技术检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SWV,对于诊断其良恶性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其中V max 和V mean 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专题论著
    苏 潇,吴超逸,常 峰,巫智涵,孙嘉诚,林绩腾,周宏润,陶晓峰,朱 凌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20-2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03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像,所有勾勒的转移淋巴结均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16枚),图像层厚为0.625 mm,单层图像分辨率512×512。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测试集34例。以上结果经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验证,评估其自动检测转移淋巴结的可行性。结果: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FROC)@1:0.391 5;FROC@2:0.518 3;FROC@3:0.647 8;FROC@4:0.740 8;FROC@5:0.816 9;FROC@6:0.853 5;mFROC:0.661 5;maxF1-score:0.438 5;灵敏度的最佳表现为87.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可用于颌面颈部增强CT图像中的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自动检测,为OSCC患者转移淋巴结快速自动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实现头颈影像专科医师知识的下沉及提高初级影像科医师的培训效率。
  • 综述
    程妙仙,曾令红,吴 忧,刘 雯,白榕林,李思丹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78-8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12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系统与超声医疗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相互集成及其运用现已成为医工融合的新热点。AI技术一个主要的核心算法是深度机器学习,它可以智能地识别和分类超声图像。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从事超声医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的技术专家开始致力于如何推动智能超声+大数据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旨在辅助临床医师进行疾病筛查、诊断、预后风险评估等。这有利于减轻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超声检查在辅助疾病诊断方面的准确度、减少对患者病情的误诊率,从而提升诊治效率,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各项临床服务需求。本文重点就AI和大数据技术在医院超声检查的临床及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探讨,针对AI和大数据在“医工融合”过程中技术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总结,旨在推动医工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超声医学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
  • 论著
    翟威豪,何 薇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02-60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8
    目的:比较 18 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病灶自动勾画软件与手工勾画测量代谢参数的差异,探讨自动勾画软件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52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病灶自动勾画软件及手工勾画两种方式分别测得病灶的代谢参数及病灶数量,并记录处理时长。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勾画方法获得各代谢参数值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两种勾画方法所测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和SUV峰值(SUV peak )完全一致,平均SUV(SUV mean )、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呈高度相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动勾画软件的病灶探测能力及效率均高于手工勾画。结论: 18 F-FDG PET/CT病灶自动勾画软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DLBCL患者。
  • 论著
    鲍文宪,沈茜刚,郑晓静,杨 孟,顾雅佳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581-58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4
    目的:通过对临床可触及肿块的乳腺肿瘤患者健侧及患侧乳腺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进行分析,分析乳腺肿块、密度与辐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的患者204例,对患者行双侧乳腺头尾(craniocaudal,CC)位及内外斜(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标准摄影检查,统计乳腺密度、压迫厚度、不同年龄段的辐射剂量,探讨乳腺X线摄影中乳腺肿块、密度与辐射剂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204例患者中,右侧乳腺有肿块的患者101例,左侧乳腺有肿块的患者103例。根据腺体类型进行分类,脂肪型(a型)5例,散在纤维腺体型(b型)52例,不均匀致密型(c型)132例,极度致密型(d型)15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类,40岁以下的患者30例,41~50岁的患者65例,51~60岁的患者52例,61~70岁的患者40例,71岁以上的患者17例。比较乳腺肿块患者的健侧及患侧乳腺的AGD时,患侧乳腺的AGD较健侧乳腺的AGD高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腺腺体类型的健侧和患侧曝光剂量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健侧和患侧的曝光剂量组间比较时,a、b、c和d型腺体类型的AGD分别增加了48.34%、26.80%、28.64%和60.71%,可见d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大,b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少(P<0.05)。各年龄段中健侧和患侧的AGD值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大于70岁患者的AGD增幅最大,41~50岁患者的AGD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患侧乳腺的辐射剂量不仅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相关,也与乳腺有无肿块有关。而且,患侧乳腺的AGD高于健侧,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
  • 论著
    唐秀斌,郭晶晶,钱清富,张秀娟,陈志奎,薛恩生,林礼务
    肿瘤影像学. 2022, 31(6): 607-61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2.06.009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预测胃间质瘤生物危险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48例胃间质瘤的超声征象与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胃间质瘤生物危险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超声征象中瘤体最大径、回声、囊性变、形态、边界、血流信号在低危组与中高危组胃间质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瘤体生长部位、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有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体的最大径、回声、形态均为鉴别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34、3.81、2.64,P值分别为0.03、0.02、0.04)。构建的回归方程为logistic(P)=-3.03+0.30×最大径+1.34×回声+0.97×形态,以预测概率P=0.50作为阈值,其鉴别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2%、77.1%及77.7%,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以瘤体的最大径、回声、形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胃间质瘤的生物危险度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封面及目录
    肿瘤影像学. 2022, 31(5): 0.
  • 论著
    张玉峰,刘 冬,王希明,宋 阳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33-4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1.005
    目的:探讨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periprostatic fat,PPF)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参数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术后生化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RP共114例(无生化复发及生化复发分别为64例和50例)患者的MRI图像、临床信息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扫描,选取横断位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矢状位T2WI序列图像,使用3D slicer4.13.0软件在T2WI横断位图像进行三维手动分隔PPF,利用FAE软件中的Feature Extraction模块,经过10种图像转换类型和7种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影像组学特征。T2WI序列提取1 647个特征,DWI和ADC序列提取3 290个特征,T2WI联合DWI及ADC序列提取4 937个特征。通过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经机器学习、模型验证,最后将训练集及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作为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定量表现。结果:T2WI序列选取特征排序前13的特征模型,训练集AUC=0.982,测试集AUC=0.912。对于T2WI联合DWI及ADC序列选取特征排序前12的特征模型,训练集AUC=0.916,测试集AUC=0.814。对于DWI和ADC序列选取特征排序前9的特征模型,训练集AUC=0.94,测试集AUC=0.86。结论:基于PPF的MRI影像组学模型,尤其是T2WI序列模型对于PCa患者RP术后生化复发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 封面及目录
    肿瘤影像学. 2023, 3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