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述评
  • 裴一飞, 白静雯, 朱 华, 杨 志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31-34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作为异质性很高的恶性肿瘤,以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基础的分子功能成像能为乳腺癌的精准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 18 F-FDG对于乳腺癌的显像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对于新型核素探针的研发如火如荼,包括原位肿瘤成像和远处转移病灶的成像。本文综述了放射性标记探针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靶点和新近发现的肿瘤微环境靶点,并分类描述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 王成栋, 杜 进, 阮 晴, 张俊波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42-35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乏氧常见于大多数实体肿瘤,并与肿瘤进展、转移和放化疗耐药性相关。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使用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可以实现肿瘤乏氧的无创可视化监测。硝基咪唑能够选择性地保留在乏氧细胞内部,因而成为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的重要药效团。近年来含硝基咪唑的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已被用于检测肿瘤乏氧。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硝基咪唑类肿瘤乏氧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 专题论著
  • 刘 畅, 陈 艳, 李大鹏, 杨 志, 朱 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55-36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非定点标记的方法构建 68 Ga标记的靶向CLDN18.2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探针 68 Ga-NOTA-376,并评价其体内外性质。方法:以p-SCN-Bn-NOTA为螯合剂,非定点偶联靶向CLDN18.2的纳米抗体376,得到前体NOTA-376,对偶联后的前体进行 68 Ga放射性标记。通过放射性薄层色谱法(Radio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Raio-TLC)测定探针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及体外稳定性,并进行探针在人胃腺癌小鼠模型的micro-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像实验。结果: 68 Ga-NOTA-376显示出高标记率(89.98±0.07)%、高放射化学纯度(97.67±0.02)%以及较高的比活度(16.69±6.60)GBq/μmol,并且在5%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保持稳定。Micro-PET/CT结果表明探针在CLDN18.2阳性肿瘤中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显著高于CLDN18.2阴性肿瘤,4.0 h时CLDN18.2阳性肿瘤及CLDN18.2阴性肿瘤的SUV max 分别为9.08±0.33及1.92±0.32。结论:本研究以非定点标记的方法成功构建了靶向CLDN18.2探针 68 Ga-NOTA-376,标记率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靶向性,是一种有潜力的PET探针,可用于CLDN18.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段小江, 张卓晨, 傅子鉴, 潘星灿, 杨 兴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62-36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适当延长三七素类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靶向探针的体内循环时间,开发新型 68 Ga标记的前列腺癌诊断探针。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配体P214(以p-SCN-Bn-DOTA为双功能螯合基团),测定其亲和性。将配体加入到含 68 Ga 3+ 离子的缓冲液中,95 ℃下反应5 min,纯化后使用放射性薄层色谱法测定其放射化学纯度。评估 68 Ga-P214的体外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并进行细胞摄取实验。对荷22Rv1瘤小鼠注射 68 Ga-P214,特定时间进行micro-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像,并与 68 Ga-P137进行对比显像。尾静脉注射探针30、60和120 min后,处死实验鼠,取感兴趣器官称重、计数、计算每克组织注射剂量活度百分比(%ID/g)。结果:成功合成目标配体P214,其K i 值为0.085 nmol/L,标记产物 68 Ga-P214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在生理盐水和37 ℃小鼠血清中2 h保持稳定。 68 Ga-P214的脂水分配系数为-3.17±0.09,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为(88.86±0.51)%,明显高于 68 Ga-P137的(74.01±1.17)%。细胞实验发现 68 Ga-P214能够有效被PSMA+细胞22Rv1摄取,温育30 、60和120 min后,细胞摄取分别为(0.39±0.14)、(0.55±0.09)、(0.54±0.12)%ID/10 5 细胞,且可被PSMA抑制剂ZJ43所抑制。注射后60 min, 68 Ga-P214在肿瘤区域内有更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1.40±0.11 vs 0.80±0.04),且随时间而增加。荷瘤小鼠生物分布表明, 68 Ga-P214在肿瘤的摄取明显高于 68 Ga-P137[(44.15±6.25)%ID/g vs(19.76±3.56)%ID/g,注射后120min], 68 Ga-P214拥有优异的肿瘤/肌肉、肿瘤/血液和肿瘤/肝脏的比值(127.63、33.87和12.68)。结论: 68 Ga-P214生物分布理想,适当延长了三七素类探针的在体循环时间,在PSMA阳性肿瘤中的摄取显著增加,有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大的潜力改造为治疗探针。
  • 张晓军, 刘欢欢, 刘亚超, 王瑞民, 张锦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69-37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一种体内快速清除的前列腺癌显像剂 68 Ga-PSMA-4PY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方法:采用前体药盒化方法标记 68 Ga-PSMA-4PY,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纯度和安全性;通过动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分析 68 Ga-PSMA-4PY在小鼠血液、肝脏和肾脏中的放射性摄取及清除。并通过临床显像研究比较 68 Ga-PSMA-4PY与 68 Ga-PSMA-11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的分布特性。结果:经前体药盒化标记的 68 Ga-PSMA-4PY具有良好的标记效率和稳定性。小鼠动态PET结果显示, 68 Ga-PSMA-4PY在血液中的清除特征与 68 Ga-PSMA-11相近; 68 Ga-PSMA-4PY在肾脏中的放射性摄取峰值出现在2 min内,并随后快速排出,而 68 Ga-PSMA-11在肾脏中呈持续性增加,直至60 min时达到 68 Ga-PSMA-4PY的11倍。临床研究表明, 68 Ga-PSMA-4PY可以在前列腺癌中浓集,在肝、肾和脾脏中的放射性滞留明显低于68 Ga-PSMA-11,且唾液腺摄取降低了57.5%。结论: 68 Ga-PSMA-4PY能够快速浓聚到PSMA阳性的肿瘤中,并迅速从正常组织中清除,将有助于减少非特异性摄取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前列腺癌显像剂。
  • 陈芃灏, 符乙敏, 赵睿玥, 何 曦, 钟少楠, 王欣璐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76-38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不同采集时间、注射剂量与重建算法下对 64 Cu-FAPI-X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并选取2023年6—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的11例肿瘤患者,其中6例患者为高剂量组( 64 Cu-FAPI-XT剂量2.22~3.22 MBq/kg),5例患者为低剂量组( 64 Cu-FAPI-XT剂量1.59~2.18 MBq/kg)。所有患者均在静卧60 min后行PET/CT全身扫描,采集时间均为3.0 min/床位。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和贝叶斯惩罚似然重建法(HYPER Iterative)两种算法对3.0 min/床位图像进行时间切割重建,分为以下5组:1.0 min/床位、1.5 min/床位、2.0 min/床位、2.5 min/床位、3.0 min/床位。由2名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与诊断价值。测量肝脏、纵隔血池的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ean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主观评价中高剂量组,HYPER Iterative重建与OSEM重建采集2.0 min/床位图像,图像质量能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评分均≥3分)。低剂量组,HYPER Iterative重建采集2.0 min/床位图像,或OSEM重建采集2.5 min/床位图像,图像质量能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评分均≥3分)。客观半定量分析:在相同采集时间下,注射不同剂量 64 Cu-FAPI-XT扫描PET图像,HYPER Iterative重建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OSEM重建(P<0.05)。在高剂量组中1.5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0 min/床位组(P<0.05),而1.5 min/床位组的图像与2.5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组中2.0 min/床位组与3.0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 Cu-FAPI-XT为显像剂的uMI Panorama PET/CT图像采用HYPER Iterative重建方法的高剂量组需要采集1.5 min/床位PET图像质量可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而在低剂量组中需要采集2.0 min/床位才可达到日常诊断要求。
  • 论著
  • 单凤玲, 楼菁菁, 张锦明, 刘兴党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84-38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探讨2022年上海市开展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各医疗中心质量控制现状。方法:根据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评估表,对上海市16家医疗机构的20个相关科室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人员基本要求、技术管理基本要求评估的36项质控内容中,最高符合率为100.00%(36/36),最低符合率为83.33%(30/36),同一家医院不同科室的管理和质量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有关质控各项指标,植入指征正确率(平均)为98.75%,术前制订治疗计划率(平均)为94.74%,粒子活度复测率(平均)为25.13%,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率(平均)为83.81%,30 d内穿刺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5.67%,30 d内放射性损伤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0.85%,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平均)为92.2%,30 d内全因死亡率(平均)为0.87%。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年的(平均)随访率分别为97.24%、91.9%、85.31%及71.91%,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96.81%、89.74%、81.31%及66.07%。结论:2022年上海市各医疗中心在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各医疗中心应引起重视,按照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评估表的要求,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完全按照诊疗规范开展该项技术。
  • 万光艺, 孔杰俊, 张 璐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88-39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分级系统和传统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征之间的联系,并构建基于CT影像学特征的预后分层模型。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南京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病理(p)Ⅰ期(T1N0M0或T2aN0M0)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患者的病历。根据2020年IASLC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分级,比较了不同IASLC组织学分级之间以及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之间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IASLC分级相关的CT征象,并通过多变量Cox回归模型确定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LUAD患者分为1级15例(14.7%),2级63例(61.8%)和3级24例(23.5%)。在30.4个月随访期间,16例(15.7%)患者复发。较高的CTR(OR=2.152,95% CI 1.530~3.264,P=0.005)和较高的CT值(OR=3.730,95% CI 2.841~6.353,P=0.001)是较高组织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2个独立因素预测IASLC 3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2(95% CI0.877~0.937;P<0.001),与单独使用平均CT值或实变肿瘤比率(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5,95% CI 1.02~1.09,P=0.003)、CTR(HR=2.81,95% CI 1.16~6.77,P=0.022)、CT值(HR=2.49,95% CI 1.19~5.25,P=0.016)、毛刺征(HR=5.96,95% CI 2.30~15.43,P<0.001)和组织学分级(HR=4.31,95% CI 2.28~8.14,P<0.001)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大的CTR以及较高的平均CT值是较高IASLC组织学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CTR(截断值<0.25和≥0.75)和平均CT值(截断值<-410 HU和≥-210 HU)可用作IASLC分级系统的术前替代物。
  • 张 筱, 袁 正, 林光武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95-40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chemical-shift-encod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E-MRI)技术定量检测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分析直肠癌患者不同部位脂肪酸组分变化情况,探讨该技术应用于评价脂肪酸影响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0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术前行直肠常规MRI扫描和多回波梯度回波CSE-MRI检查以测定直肠系膜、肠系膜和臀部皮下3个部位的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包括饱和脂肪酸分数(fraction of saturated fatty acid,fSFA)、单不饱和脂肪酸分数(fraction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f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数(frac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fPUFA)]。同期入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非直肠癌患者20例。分析直肠癌组与对照组间以及直肠癌患者中各部位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变化,评价脂肪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别分析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周围神经侵犯(peripheral nerve invasion,PNI)阳性组和阴性组各部位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变化,评价脂肪酸对肿瘤侵袭性的影响。脂肪酸分数参数测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组间差异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差异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K)检验。结果:共纳入56例直肠腺癌患者,包括男性36例,女性20例,平均(65.1±10.1)岁;LVI阳性11例(19.6%),PNI阳性10例(17.9%)。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66.3±8.8)岁。观察者间各部位各脂肪酸分数的测量相关性良好,ICC均>0.60。直肠癌组中直肠系膜脂肪组织fSFA高于对照组(37.2±4.2 vs 35.0±2.7,P=0.035);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系膜、肠系膜与臀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fMUFA(分别为37.5±2.4、37.3±8.1和40.6±8.7,P=0.003)和fPUFA(分别为24.9±4.1、26.3±4.9和21.5±4.7,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I(+)直肠癌直肠系膜脂肪中fMUFA高于LVI(-)组(38.8±1.5 vs 37.1±2.5,P=0.035);PNI(+)/(-)直肠癌组间各部位脂肪组织各脂肪酸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脂肪SFA分数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差异;② 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和肠系膜脂肪的fMUFA和fPUFA与皮下脂肪组织之间存在差异;③ 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脂肪fMUFA与LVI存在关联。
  • 李阳蕾, 梁 梦, 王鑫超, 武志芳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04-41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利用光谱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碘定量评估肾肿瘤患者分肾功能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50例2周内先后行光谱CT肾脏多期增强及核素肾动态显像的肾肿瘤患者。光谱CT肾脏多期增强扫描采用标准的腹部3期增强方案。手动勾画光谱CT参数肾脏体积(volume,V)、平均CT值(Hounsfield unit,HU)、平均碘浓度值(iodine concentration,IC),并将平均IC与肾脏体积相乘得到碘对比剂累积量K值,同时使用简化的Patlak方程计算得到分肾CT清除率。根据 99m 锝-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 99m Tc-diethylene 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盖茨法肾小球滤过率(Gates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ates GFR)参考值,将100个肾脏分为分肾功能正常组(Gates GFR≥40 mL/min)、分肾功能受损组(Gates GFR<40 mL/min)两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两组间光谱CT各参数的差异,并将各参数与肾动态显像所得Gates GFR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分肾CT清除率区分分肾功能正常和分肾功能受损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光谱CT所得肾脏体积V、动脉期平均CT值HU(t1)、静脉期平均CT值HU(t2)、动脉期平均碘浓度值IC(t1)、静脉期平均碘浓度值IC(t2)、动脉期肾脏碘对比剂累积量K(t1)、静脉肾脏期碘对比剂累积量K(t2)及分肾CT清除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4.459、2.815、-3.313、2.611、-3.609、-4.395、-5.637、-5.815,均P<0.05);并且上述各参数均与GFR相关(r=0.489、0.339、0.481、0.361、0.531、0.590、0.724、0.740,均P<0.001)。区分分肾功能正常与受损的碘定量分肾CT清除率界值为543 mg。结论:光谱CT各参数均可反映分肾功能,其中光谱CT碘定量分肾CT清除率与Gates GFR相关性最高并能区分肾功能是否受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思腾, 于 湛, 王洁洁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12-41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评估病变边缘方面的优势,探讨DBT图像的毛刺征象与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并纳入2022年3月—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DB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DBT图像中均表现为毛刺型肿块。对99例乳腺毛刺型肿块的肿块大小、毛刺的长度和宽度、肿瘤边缘毛刺的覆盖情况及毛刺的数量进行分析,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各参数在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i-67增殖指数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Ki-67增殖指数高低患者之间DBT图像毛刺特征,包括毛刺长度与毛刺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毛刺数量、患者年龄、绝经状态及肿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P=0.175,P=0.507,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毛刺长度(OR=0.036,P<0.001)、毛刺宽度(OR=8.829,P<0.001)为Ki-67增殖指数的独立预测因素。将毛刺长度与毛刺宽度联合后,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897。结论:乳腺癌DBT图像中的毛刺征分析可作为一种无创预测恶性肿瘤增殖活性的方法,从而判断患者的预后。
  • 宋佳佳, 张一丹, 孔文韬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18-42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4年—202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黏液癌的患者63例(共63个肿块),并随机选取同期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50例患者(共50个肿块)为对照组。113个肿块均行乳腺常规超声及应变式弹性成像检查,观察记录肿块大小、形状、边界、弹性评分等,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分类。其中78例肿块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超声特征差异。结果:常规超声联合应变式弹性成像检查的灵敏度(85.71% vs 65.07%)、特异度(94.00%vs 88.00%)、阳性预测值(94.73% vs 87.23%)、阴性预测值(83.93% vs 66.67%)及准确度(89.38% vs 75.22%)均高于常规超声。常规超声联合应变式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一致性Kappa指数高于常规超声 ( 0.787 vs 0.514 )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提示两组肿块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别为(7.26±2.41)m/s vs(3.77±1.79)m/s、(3.16±1.09)m/s vs(2.23±0.79)m/s、(4.82±1.39)m/s vs(2.91±1.0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黏液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刘洪艳, 李 凡, 杜联芳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25-43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调整卵巢附件肿块的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风险系统(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O-RADS)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98例行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的卵巢-附件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二维声像图通过O-RADS进行评估,并分析CEUS灌注特征。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O-RADS及O-RADS联合CEUS对卵巢-附件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块25例,良性肿块73例。恶性肿块囊壁/分隔厚度≥3 cm、有实性成分、乳头状突起≥4个、血流评分3~4分、有腹水者占比分别为68.00%、80.00%、24.00%、60.00%、60.00%,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的8.22%、27.40%、5.48%、4.11%、5.48%,均P<0.05。在CEUS征象方面,良性肿块主要表现为无/低/等的均匀增强,且为慢/同步增强;恶性肿块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高增强,且为快速增强。ROC曲线显示O-RADS+CEUS诊断卵巢-附件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O-RADS(0.972vs 0.860,P<0.05)。与O-RADS相比,O-RADS+CEUS诊断卵巢-附件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明显更高,分别为95.03%、96.78%、92.02%、96.84%和96.17%(P<0.05)。2名超声科医师对灰阶超声、灰阶超声+CEUS的O-RADS分类结果评估均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85、0.871)。结论:超声O-RADS分类可较为准确地判定卵巢-附件肿块风险分层,增加CEUS检查可调整O-RADS分级,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 秦 琼, 文 荣, 白秀梅, 高瑞智, 杨院萍, 甘翔宇, 廖 蔚, 阙 翘, 陈玉姬, 何 云, 杨 红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32-44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基于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商品名示卓安(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效能,并将其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并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onazoid超声造影检查的146例原发性HCC患者,以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02例和验证集44例。基于肿瘤感兴趣区,使用ResNet101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提取深度学习特征,使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LASSO回归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同时还基于临床特征构建一个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训练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的AUC(95% CI)分别为0.931(0.880~0.981)、0.823(0.744~0.903)、0.719(0.614~0.824)。在验证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的AUC(95% CI)分别为0.895(0.757~1.000)、0.711(0.514~0.909)、0.606(0.390~0.822)。DeLong检验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深度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甲胎蛋白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可作为HCC患者MV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HCC患者MVI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有望成为预测MVI的无创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 综述
  • 韩 红, 陆 清, 范培丽, 朱宇莉, 徐辉雄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42-44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国在肝脏疾病超声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手段。回顾2023年中国肝脏超声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弥漫性肝病的临床研究热点主要为脂肪肝的超声定量评估及超声新技术诊断肝纤维化;局灶性肝病临床研究以肝肿瘤精准诊断及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应用为主要方向;而肝脏微创介入诊疗领域研究主要涵盖肝肿瘤消融治疗策略优化、消融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等。2023年肝脏指南与共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将在本文中一并介绍。
  • 阎嘉阳, 王 祥, 段广闻, 刘士远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48-45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应用于骨肿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包括肿瘤分割、分类、化疗效果评估以及患者预后预测等方面。这些进展有助于开发相关计算机辅助诊断工具,以减少漏诊和不必要的活检,且可以指导临床决策和确立个性化治疗策略,推进骨肿瘤精准治疗的进程。人工智能技术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出其优越性,随着样本量逐步增加以及模型不断迭代,人工智能模型将逐步用于临床实践,有望成为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为精准医疗助力。
  • 病例报告
  • 季艳芳 , 陈菁华 , 盛二燕 , 张盛箭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454-45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