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 全选
    |
    封面及目录
  •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稿约
  •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指南解读
  • 尤 超, 顾雅佳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1-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X线检查》。CACA指南强调了乳腺X线检查是唯一被证明可早期检测乳腺癌、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影像学方法。而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作为其衍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乳腺X线摄影的不足,特别适用于以致密型乳腺为主的中国女性。本文针对该指南中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核心内容进行介绍,为乳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 专家述评
  • 黄仪妮, 周建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6-1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的精准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普遍应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超声影像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方法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大量的特征,反映肿瘤的微观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逐步应用于乳腺癌的诊疗评估中,旨在助力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该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卫旻炎, 周建桥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13-1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3年美国放射学会出版第二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后,乳腺超声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均从中获益。本文总结了2013年版超声BI-RADS出版这10年间,乳腺超声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与革新、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机遇,以期为临床诊治、指南推广与应用提供帮助。
  • 专题论著
  • 陈 阳, 汤 伟, 顾雅佳,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20-3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征与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的相关性,并建立RS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21基因检测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筛选出有术前MRI检查的患者拟入组。以RS=26分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RS≥26)与低危组(RS<26)。根据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评估患者图像。运用单因素检验比较MRI影像学特征在RS分组间差异,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RS预测模型。以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法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筛选,运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法进行重采样,使用4种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构建模型(线性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决策树和K近邻)。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共入组159例患者(低危组58例,高危组101例)。在临床病理学特征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低危组PR表达阳性患者占比更高。在MRI影像学特征中,肿块边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低危组肿块多表现为边缘毛刺(64.8%),高危组肿块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54.7%)。将PR状态和肿块边缘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R阳性与PR阴性相比,PR阳性患者复发风险相对低,OR值为0.110(P=0.038);边缘毛刺的肿块与边缘不规则肿块相比,边缘毛刺的肿块复发风险相对低,OR值为0.343(P=0.004)。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且该模型校准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性。以7∶3划分后,训练组纳入111例患者(低危组34例,高危组77例),验证组纳入48例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均为24例)。4种机器学习模型AUC为0.64~0.69,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相对较高。结论:MRI在评估ER + /HER -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 曲 宁, 罗娅红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31-3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构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明显高信号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旨在提高对两种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并分析64个PMBC和137个T2WI明显高信号纤维腺瘤病变的DCE-MRI表现。记录放射科医师的原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诊断结果。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CE-MRI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学特征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评价影像学特征模型的分类性能。绘制校正曲线,评价模型对病变分类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采用临床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放射科医师原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和NPV分别为76.56%、73.00%、74.13%、56.98%和86.9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变的边缘、晚期内部强化特征、内部有无强化分隔和分叶特征是鉴别PMBC和纤维腺瘤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和NPV分别为96.24%、87.50%、94.89%、92.54%、88.89%和94.20%。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DCA显示,影像学特征模型鉴别两种病变的临床净获益明显高于将其全部视为PMBC或纤维腺瘤。结论:基于DCE-MRI表现构建的PMBC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明显优于影像医师原始诊断,可提高对两种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 李金辉, 瞿飞麟, 尤 超, 顾雅佳,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39-4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对乳腺癌保乳治疗患者术后同侧乳腺肿瘤复发(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IBTR)及其二次术后远处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的6 80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67例发生IBTR并在本院完成术前MRI检查,按照年龄、临床分期、纤维腺体密度进行1∶2匹配,纳入134例无复发患者作为对照。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RI特征及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可预测IBTR的独立因素。此外,在67例发生IBTR的患者中,筛选出47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同时具有复发灶MRI图像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范围1.9~101.1个月),其中1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32例没有发生远处转移。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二次术后远处转移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资料中的组织学分级、阴性切缘距离及分子分型,临床资料中有无术后辅助放疗以及术前MRI中的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水平、病灶强化类型和病灶乳头及皮肤增厚凹陷均与术后IBTR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BPE、非肿块病灶、乳头及皮肤增厚凹陷和分子分型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 和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未接受放疗是发生IBTR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在47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并具有复发灶MRI图像的患者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R2 - 和术前MRI中的高BPE水平与二次术后远处转移的高风险相关。结论:术前MRI对辅助临床管理预保乳和IBTR患者有所裨益。术前MRI中的高BPE、非肿块病灶、乳头及皮肤增厚凹陷提示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高风险,而复发灶MRI中的高BPE与二次术后远处转移的发生有关。
  • 论著
  • 陈 静, 吴 蓉, 刁雪红, 何之彦, 姚明华, 李春晓, 邵思惠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49-5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超声辅助乳腺X线摄影在致密型乳腺肿块中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3年1月—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同时接受常规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1 096例致密型乳腺肿块患者,按照其年龄、肿块大小及有无钙化进行分组。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联合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分类的影响。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并比较乳腺X线摄影及其联合常规超声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恶性检出率。结果:联合检查对于乳腺X线摄影BI-RADS 0类及1~3类致密型乳腺升级后的恶性检出率分别提高了14.8%和15.1%。乳腺X线摄影及其联合常规超声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AUC分别为0.774和0.937(Z=13.757,P<0.001)。在不同年龄、不同肿块大小及有无钙化组的致密型乳腺肿块中,乳腺X线摄影联合常规超声的AUC均显著高于乳腺X线摄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及其联合常规超声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灵敏度分别为65.6%和93.3%(χ 2 =54.955,P<0.001);特异度分别为89.3%和94.1%(χ 2 =102.805,P<0.001);恶性检出率分别为24.3%(266/1 096)和34.6%(379/1 096,χ 2 =293.450,P<0.001)。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肿块大小组及有无钙化组中,乳腺X线摄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恶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乳腺X线摄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行乳腺X线摄影相比,超声辅助乳腺X线摄影显著提高了致密型乳腺患者的恶性肿瘤检出率。尤其对于≥55岁及肿块最大径<2 cm的人群,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意义重大。
  • 杜文娜, 董维露, 蔡 婷, 吴意赟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57-6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月—2023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行乳腺癌切除术,且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年轻女性患者60例。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性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型,分析不同亚型在肿块最大径、方位、纵横比、形态、边界、边缘毛刺征、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血流分级、弹性评分方面的超声特点。结果:在6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较为常见(40.0%),HER2过表达型最少见(15.0%)。在不同分子亚型中,肿物的边缘毛刺征、钙化灶、后方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多以边缘毛刺征(79.2%、55.3%)为主要表现,三阴性型多以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91.7%)为主要表现,HER2过表达型多以钙化灶(88.9%)为主要表现。而在肿块最大径、方位、纵横比
    值、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弹性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术前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钟丽萍, 黄雪梅, 汪姝妤, 胥 芹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62-6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ltarsonic elastography,UE)联合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GCNB)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以及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均行UE、UGCNB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患者UE定量参数[弹性应变率(strain ratio,SR)、面积比(area ratio,AR)],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UE定量参数,分析UE定量参数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UE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并分析UE、UGCNB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检出乳腺癌53例,其中经UE检出乳腺癌46例,经UGCNB检出乳腺癌50例。乳腺癌患者SR、AR均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高(P<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下乳腺癌患者SR、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R与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HER2、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SR、AR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15、0.682,联合诊断的AUC为0.849。UE单独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为0.655,UGCNB单独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为0.939,联合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0.979,且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均较UE单独诊断高(P<0.05)。结论:UE联合UGCNB检查可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术前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早期定性诊断、评估病情及制订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张 绅, 刘云云, 张一峰, 徐辉雄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69-7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二维超声(2D ultrasound,2DU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乳腺2DUS及CEUS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 299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患者进行2DU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和CEUS联合2DUS检查,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CEUS特征,以及两种检查方式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1 299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807例和恶性病变组492例,与2DUS BI-RADS分类检查相比较,CEUS联合2DUS检查的灵敏度(96.1%)及准确度(88.8%)均明显提高,并且针对BI-RADS 4类病变良恶性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5.9%)。
    结论:CEUS联合2DUS能够显著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林珉佳, 查海玲, 张曼琪, 杜丽雯, 平洁怡, 栗翠英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75-8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在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手术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39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其中未复发转移组126例,复发转移组13例(复发患者3例,转移患者1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的相关性,建立常规超声联合CEUS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造影剂分布特征(不均匀)、造影后病灶边界(不清晰)、生长方位(垂直)、淋巴结血供(非淋巴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分布特征(OR=5.686,P=0.047)、生长方位(OR=5.190,P=0.015)以及淋巴结血供(OR=6.725,P=0.006)是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常规超声联合CEUS模型。造影剂分布特征、生长方位、淋巴结血供及常规超声联合CEUS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0.677、0.685、0.841,较单因素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常规超声联合CEUS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乳腺外科医师治疗前针对具有复发风险患者改进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包成明, 冉 红, 贾 绘, 陈孝园, 钱晓凤, 鲁安奎, 张仁敏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82-8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心肌做功指数评估乳腺癌化疗后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脏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45例接受蒽环类药物序贯治疗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 乳腺癌妇女,包括33例非CTRCD患者和12例CTRCD患者。所有患者在开始蒽环类药物治疗前(T 0 )、蒽环类药物化疗2个周期后(T 1 )、4个周期后(T 2 )和整个化疗周期结束时(T 3 )接受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STE)检查。果:在CTRCD和无CTRCD的患者中,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yocardial work index,GWI)和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的轨迹显著不同(P分别为<0.001、0.017、0.006)。在整个化疗期间,CTRCD患者的GLS、GWI和GCW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并且在T 3 时降至最低。多变量分析显示,GLS[OR(95% CI)=1.94(1.02~3.69),P=0.044]和GWI[OR(95% CI)=1.78(1.05~3.03),P=0.032]降低与CTRCD独立相关。T 1 期GLS和GWI作为CTRCD独立预测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9(95% CI 0.550~0.948)和0.837(95% CI 0.675~0.998)。当T 1 期GLS和GWI两者结合时诊断CTRCD的AUC提高至0.942(95% CI 0.878~1.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7%、92.1%。论:左心室GLS和GWI可以作为蒽环类药物诱导的CTRCD的独立预测因子。
  • 综述
  • 李金辉, 尤 超, 瞿飞麟, 顾雅佳,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89-9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保乳治疗后同侧乳腺肿瘤复发(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IBTR)是临床实践中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已证实手术切缘阳性、缺少放疗或系统治疗是保乳术后IBTR的高危因素,而不同患者预后各异,仍有待进一步开展风险分层评估。如何早期预测及准确诊断保乳术后IBTR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障。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保乳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体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MRI在保乳治疗及术后IBTR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 病例报告
  • 何雪玲, 刘丽娟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96-9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 戈, 刘 成, 许晓平, 宋少莉, 杨忠毅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99-10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