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述评
    王 潇, 许晓平, 宋少莉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457-46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1
    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凭借其无创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是一种Ⅱ型丝氨酸蛋白酶,其在90%的恶性实体瘤中高表达。目前以FAP为靶点,已经开发了多种FAP抑制剂(FAP inhibitor,FAPI),其中大多数都具有纳摩尔水平的FAP亲和力以及高FAP选择性,应用于肿瘤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此外,FAP还在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有部分学者探究了FAPI PET/CT在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针对于FAP靶向分子影像探针以及在肿瘤疾病和非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 专家述评
    丁 颖, 杨 辉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470-47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2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targeted radionuclide therapy,TRT)指通过各种手段使放射性药物在肿瘤组织内聚集的治疗方式。基于治疗方式的不同,TRT可分为化学/生物靶向内照射治疗与物理靶向内照射治疗。TRT一般指全身给药的化学/生物靶向核素治疗。随着核医学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准医学的推进,临床上已将分子影像与物理靶向核素治疗相结合,形成诊疗一体化的物理靶向核素治疗。本文以目前临床常见和新兴的物理靶向核素治疗为例,介绍诊疗一体化在物理靶向核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专家述评
    张召奇, 赵新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475-48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3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最早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现,是前列腺癌等 高表达PSMA肿瘤诊疗的重要靶点。多种显像和治疗核素标记的PSMA不同配体在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本文就靶向PSMA诊疗一体化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述评。
  • 专家述评
    程 华, 白立言, 宋少莉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485-49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4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中的应用已引起核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FAP的高表达细胞存在于多数癌组织中,健康组织中很少表达,因此靶向FAP蛋白的核素探针有巨大的诊断和治疗潜力。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 18 F-FDG相比,聚集于FAP的示踪剂在许多适应证中显示出更好的靶本底比值(肿瘤背景比值)。与 18 F-FDG不同,FAP靶向示踪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不需要复杂的准备工作,例如对患者的饮食限制,并且在治疗方法中提供了放射配体治疗的可能性。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放射性标记抗体进行临床研究,但核医学中FAP靶向探针研发的突破性事件是2018年FAPI示踪剂的引入和临床应用。从那时起,靶向FAP示踪剂的开发和应用成为放射性制药和核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制药公司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FAP靶向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专题论著
    章泽宇, 崔 斌, 汪建华, 王胜利, 张英英, 梁思雨, 程 超, 左长京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493-50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 68 G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04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像的最佳扫描时间点,并评估肿瘤与阻塞性炎症中 68 Ga-FAPI-04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回顾并分析2021年1—11月因腹部肿瘤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 68 Ga-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临床资料。利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各时间点肿瘤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肿瘤背景比值(tumor-to-background ratio,TBR)和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对肿瘤及阻塞性炎症的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在15 min、1 h和2 h肿瘤灶的SUV max 分别为8.52(4.18~18.4)、8.59(4.69~13.8)和7.64(3.22~21.0),对应的TBR为4.22(1.87~17.76)、4.67(2.20~29.05)和4.30(2.48~35.20)。尽管1 h的SUV max 和TBR值高于其他时间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in、1 h和2 h的SNR分别为6.41(2.45~8.24)、5.0(1.68~5.57)和3.02(1.3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691,P<0.001),其中15 min的SNR最高。此外,15 min与1 h间肿瘤灶的RI显著高于阻塞性炎症(-0.195~0.415 vs -0.422~0.11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注射 68 Ga-FAPI-04后15 min的图像SNR最高,可作为临床常规扫描时间点。此外,15 min与1 h的RI可有效地用于区分肿瘤与阻塞性炎症。
  • 专题论著
    戚 鸣, 张建平, 陈峙昊, 杨洪星, 乔 莹, 黄正文, 唐亦睿, 刘 菲, 徐俊彦, 宋少莉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501-50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6
    目的:探讨 177 Lu-DOTATATE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后不同时间点患者体外辐射水平,为辐射安全及患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5—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 177 Lu-DOTATATE住院治疗的GEP-NE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次静脉给予(7 618.5±241.9)MBq的177 Lu-DOTATATE治疗,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其正前方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纳入的30例GEP-NEN患者共行78次 177 Lu-DOTATATE治疗,给药结束后即刻其正前1 m处的平均剂量当量率为20.0 μSv/h。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时间呈指数衰减,其降至10 μSv/h的平均时间为3.95 h,95% CI上限时间为4.6 h。24 h内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有效半衰期为1.42 h。结论:在每次 177 Lu-DOTATATE治疗后,其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时间快速降低,平均3.95 h时其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至10 μSv/h。在4.6 h时,95%的患者可降至10 μSv/h以下。本研究为中国制定177 Lu-DOTATATE治疗时患者的出院标准或患者的管理提供试验数据和依据。
  • 专题论著
    张晋滔, 裴文婕, 赵玥琪, 李腾飞, 陈 跃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508-51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7
    目的:放射配体治疗(radioligand therapy,RLT)是一种结合靶向治疗和辐射细胞杀伤能力的新兴疗法。本文探讨了 177 Lu-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2286 RLT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临床试验和患者结果分析,全面评估该疗法的治疗潜力,旨在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9月—2024年4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 177 Lu-FAP-2286 RLT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了 68 Ga-FAP-2286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并显示病灶内FAP高表达。每个治疗周期的 177 Lu-FAP-2286剂量约为200 mCi(7.4 GBq),通过静脉输注于4 h内完成,治疗间隔为8~12周,总治疗次数为4~6周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包括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记录、与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和基于PET/CT的实体瘤PET疗效评价标准(PET response criteria in solid tumor,PERCIST)1.0标准评估。数据分析使用SPSS 26.0进行,正态性检验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纳入的10例患者中(8例男性和2例女性,年龄范围为53~73岁),治疗周期分布为1例接受6个周期,3例接受4个周期,1例接受3个周期,4例接受2个周期,1例仅接受1个周期。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显示, 177 Lu-FAP-2286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和腹胀,无严重血液系统毒性和肝肾功能损伤。疗效评估显示,PR率为30.0%,SD率为50.0%,进展性疾病(progressive disease,PD)率为20.0%。总体缓解率为30.0%,疾病控制率为80.0%。根据改良的PERCIST 1.0标准,PR率为30.0%,SD率为50.0%,PD率为20.0%。结论: 177 Lu-FAP-2286 RLT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和总体缓解率。虽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但结果支持了 177 Lu-FAP-2286 RLT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晚期肺癌的新策略。未来需要更大规模和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专题论著
    王育珠, 樊 卫, 胡莹莹
    肿瘤影像学. 2024, 33(5): 515-52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5.008
    目的:比较 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 18 F-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PET/CT对腹盆腔恶性肿瘤治疗后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21年9月—2024年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腹盆腔恶性肿瘤治疗后临床怀疑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病理学资料及 18 F-FDG PET/CT、 18 F-FAPI PET/CT显像结果,分别测量患者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并计算肿瘤背景比值(tumor-to-background ratio,TBR),利用小提琴图及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两种显像剂的SUV max 及TBR,并计算各自的诊断效能。结果:64例(男性33例,女性31例)腹盆腔恶性肿瘤治疗后临床怀疑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中52例被临床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两种显像所示SUV max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提琴图中,18 F-FAPI PET/CT的SUV max 中位数高于18 F-FDG PET/CT显像,并且分布较为集中;T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18 F-FAPI PET/CT TBR高于 18 F-FDG PET/CT。 18 F-FDG PET/CT和 18 F-FAPI PET/CT诊断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5.8%(29/52)和 88.5%(46/52),特异度为83.3%(10/12)和58.3%(7/12),准确度为60.9%(39/64)和 82.8%(53/64)。结论:对于腹盆腔恶性肿瘤治疗后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患者, 18 F-FAPI PET/CT是优于 18 F-FDG PET/CT的成像方式,特别是腹膜转移,18 F-FAPI PET/CT可作为 18 F-FDG-PET/CT显像阴性时的补充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信息。
  • 专题论著
    段小江, 张卓晨, 傅子鉴, 潘星灿, 杨 兴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62-36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4
    目的:适当延长三七素类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靶向探针的体内循环时间,开发新型 68 Ga标记的前列腺癌诊断探针。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配体P214(以p-SCN-Bn-DOTA为双功能螯合基团),测定其亲和性。将配体加入到含 68 Ga 3+ 离子的缓冲液中,95 ℃下反应5 min,纯化后使用放射性薄层色谱法测定其放射化学纯度。评估 68 Ga-P214的体外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并进行细胞摄取实验。对荷22Rv1瘤小鼠注射 68 Ga-P214,特定时间进行micro-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像,并与 68 Ga-P137进行对比显像。尾静脉注射探针30、60和120 min后,处死实验鼠,取感兴趣器官称重、计数、计算每克组织注射剂量活度百分比(%ID/g)。结果:成功合成目标配体P214,其K i 值为0.085 nmol/L,标记产物 68 Ga-P214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在生理盐水和37 ℃小鼠血清中2 h保持稳定。 68 Ga-P214的脂水分配系数为-3.17±0.09,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为(88.86±0.51)%,明显高于 68 Ga-P137的(74.01±1.17)%。细胞实验发现 68 Ga-P214能够有效被PSMA+细胞22Rv1摄取,温育30 、60和120 min后,细胞摄取分别为(0.39±0.14)、(0.55±0.09)、(0.54±0.12)%ID/10 5 细胞,且可被PSMA抑制剂ZJ43所抑制。注射后60 min, 68 Ga-P214在肿瘤区域内有更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1.40±0.11 vs 0.80±0.04),且随时间而增加。荷瘤小鼠生物分布表明, 68 Ga-P214在肿瘤的摄取明显高于 68 Ga-P137[(44.15±6.25)%ID/g vs(19.76±3.56)%ID/g,注射后120min], 68 Ga-P214拥有优异的肿瘤/肌肉、肿瘤/血液和肿瘤/肝脏的比值(127.63、33.87和12.68)。结论: 68 Ga-P214生物分布理想,适当延长了三七素类探针的在体循环时间,在PSMA阳性肿瘤中的摄取显著增加,有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大的潜力改造为治疗探针。
  • 专题论著
    张晓军, 刘欢欢, 刘亚超, 王瑞民, 张锦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69-37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5
    目的:评估一种体内快速清除的前列腺癌显像剂 68 Ga-PSMA-4PY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方法:采用前体药盒化方法标记 68 Ga-PSMA-4PY,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纯度和安全性;通过动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分析 68 Ga-PSMA-4PY在小鼠血液、肝脏和肾脏中的放射性摄取及清除。并通过临床显像研究比较 68 Ga-PSMA-4PY与 68 Ga-PSMA-11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的分布特性。结果:经前体药盒化标记的 68 Ga-PSMA-4PY具有良好的标记效率和稳定性。小鼠动态PET结果显示, 68 Ga-PSMA-4PY在血液中的清除特征与 68 Ga-PSMA-11相近; 68 Ga-PSMA-4PY在肾脏中的放射性摄取峰值出现在2 min内,并随后快速排出,而 68 Ga-PSMA-11在肾脏中呈持续性增加,直至60 min时达到 68 Ga-PSMA-4PY的11倍。临床研究表明, 68 Ga-PSMA-4PY可以在前列腺癌中浓集,在肝、肾和脾脏中的放射性滞留明显低于68 Ga-PSMA-11,且唾液腺摄取降低了57.5%。结论: 68 Ga-PSMA-4PY能够快速浓聚到PSMA阳性的肿瘤中,并迅速从正常组织中清除,将有助于减少非特异性摄取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前列腺癌显像剂。
  • 专题论著
    陈芃灏, 符乙敏, 赵睿玥, 何 曦, 钟少楠, 王欣璐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76-38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6
    目的:探讨在不同采集时间、注射剂量与重建算法下对 64 Cu-FAPI-X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并选取2023年6—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的11例肿瘤患者,其中6例患者为高剂量组( 64 Cu-FAPI-XT剂量2.22~3.22 MBq/kg),5例患者为低剂量组( 64 Cu-FAPI-XT剂量1.59~2.18 MBq/kg)。所有患者均在静卧60 min后行PET/CT全身扫描,采集时间均为3.0 min/床位。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和贝叶斯惩罚似然重建法(HYPER Iterative)两种算法对3.0 min/床位图像进行时间切割重建,分为以下5组:1.0 min/床位、1.5 min/床位、2.0 min/床位、2.5 min/床位、3.0 min/床位。由2名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与诊断价值。测量肝脏、纵隔血池的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ean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主观评价中高剂量组,HYPER Iterative重建与OSEM重建采集2.0 min/床位图像,图像质量能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评分均≥3分)。低剂量组,HYPER Iterative重建采集2.0 min/床位图像,或OSEM重建采集2.5 min/床位图像,图像质量能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评分均≥3分)。客观半定量分析:在相同采集时间下,注射不同剂量 64 Cu-FAPI-XT扫描PET图像,HYPER Iterative重建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OSEM重建(P<0.05)。在高剂量组中1.5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0 min/床位组(P<0.05),而1.5 min/床位组的图像与2.5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组中2.0 min/床位组与3.0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 Cu-FAPI-XT为显像剂的uMI Panorama PET/CT图像采用HYPER Iterative重建方法的高剂量组需要采集1.5 min/床位PET图像质量可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而在低剂量组中需要采集2.0 min/床位才可达到日常诊断要求。
  • 专家述评
    裴一飞, 白静雯, 朱 华, 杨 志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31-34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1
    乳腺癌作为异质性很高的恶性肿瘤,以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基础的分子功能成像能为乳腺癌的精准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 18 F-FDG对于乳腺癌的显像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对于新型核素探针的研发如火如荼,包括原位肿瘤成像和远处转移病灶的成像。本文综述了放射性标记探针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靶点和新近发现的肿瘤微环境靶点,并分类描述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 专家述评
    王成栋, 杜 进, 阮 晴, 张俊波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42-35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2
    乏氧常见于大多数实体肿瘤,并与肿瘤进展、转移和放化疗耐药性相关。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使用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可以实现肿瘤乏氧的无创可视化监测。硝基咪唑能够选择性地保留在乏氧细胞内部,因而成为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的重要药效团。近年来含硝基咪唑的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已被用于检测肿瘤乏氧。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硝基咪唑类肿瘤乏氧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 专题论著
    刘 畅, 陈 艳, 李大鹏, 杨 志, 朱 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4): 355-361.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4.003
    目的:以非定点标记的方法构建 68 Ga标记的靶向CLDN18.2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探针 68 Ga-NOTA-376,并评价其体内外性质。方法:以p-SCN-Bn-NOTA为螯合剂,非定点偶联靶向CLDN18.2的纳米抗体376,得到前体NOTA-376,对偶联后的前体进行 68 Ga放射性标记。通过放射性薄层色谱法(Radio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Raio-TLC)测定探针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及体外稳定性,并进行探针在人胃腺癌小鼠模型的micro-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像实验。结果: 68 Ga-NOTA-376显示出高标记率(89.98±0.07)%、高放射化学纯度(97.67±0.02)%以及较高的比活度(16.69±6.60)GBq/μmol,并且在5%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保持稳定。Micro-PET/CT结果表明探针在CLDN18.2阳性肿瘤中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显著高于CLDN18.2阴性肿瘤,4.0 h时CLDN18.2阳性肿瘤及CLDN18.2阴性肿瘤的SUV max 分别为9.08±0.33及1.92±0.32。结论:本研究以非定点标记的方法成功构建了靶向CLDN18.2探针 68 Ga-NOTA-376,标记率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靶向性,是一种有潜力的PET探针,可用于CLDN18.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专家述评
    徐陈柯, 俞丽芳, 龚 云, 徐 栋
    肿瘤影像学. 2024, 33(3): 213-21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3.001
    超声因其安全、无创、低价、方便等优点,成为甲状腺结节检测的首选方法,目前国内外有数个版本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用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分层管理。不同版本TI-RADS对同一甲状腺结节的分类及其是否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spy,FNAB)的建议存在差异。本文对各TI-RADS版本在甲状腺结节风险分层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
  • 专家述评
    晏如意 , 田友东 , 周玲燕 , 程 艳 , 张国辉 , 袁盛兴 , 肖本龙 , 徐 栋
    肿瘤影像学. 2024, 33(3): 220-22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3.002
    随着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检出率日益增高,其治疗手段日新月异,近年来一些代替手术治疗的方案逐渐被提出及实践,本文总结并分析PTMC治疗的演变进程、当前状态、趋势和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手术方式的转变到主动监测概念的提出,再到热消融方式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热消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治疗方案,然而,目前对PTMC热消融的适应证已经不能契合个体化、多学科和多模式治疗的理念,本文通过对甲状腺癌热消融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PTMC热消融适应证之外的临床研究拓展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指明方向。
  • 专题论著
    孙 豪, 张明博, 韩润哲, 王君臣, 罗渝昆
    肿瘤影像学. 2024, 33(3): 225-23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3.00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光学导航结合超声导航进行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的可行性,选择冷冻消融作为手段,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定位的准确度以及消融安全性。方法:通过超声引导对3只巴马小香猪的甲状腺腺体进行消融,建立甲状腺结节的动物模型。应用光学导航对“结节”及甲状腺进行三维超声重建,低年资超声介入科医师通过光学导航引导消融针尖精准穿刺。消融针道穿过“结节”中心至“结节”前缘,开启冷冻消融,直到冰球范围超出结节边缘5 mm以上。分别记录“结节”大小、消融参数、冰球以及消融灶范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光学结合超声导航辅助下,低年资超声介入医师可顺利地将消融针穿过“结节”中心至“结节”前缘靶目标。冰球平均直径约为(24.3±3.8)mm,消融术后30 min 冰球完全融化,复查甲状腺彩超显示消融灶最大径平均为(18.7±5.1)mm,体积为(2 215.4±1 470.3)mm 3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光学结合超声导航进行甲状腺结节冷冻消融安全有效,对邻近关键结构损伤较小。光学导航可帮助低年资超声介入科医师顺利完成甲状腺结节冷冻消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专题论著
    牛金灵, 李 潜, 张瑞瑞, 孙梦锦, 丁思悦, 王淑慧, 丁全全, 韦亚楠
    肿瘤影像学. 2024, 33(3): 231-23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3.00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评价其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PTMC患者158例,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颈侧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未转移组(95例)和转移组(6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因素及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位置、纵横比>1、微钙化、侵犯被膜、超声提示中央区异常淋巴结、颈侧区淋巴结长短径之比≤2、囊性变、微钙化、边缘或混杂血流信号、淋巴门回声不均、淋巴门偏心或消失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位于上极、侵犯被膜、超声提示中央区异常淋巴结、颈侧区淋巴结淋巴门回声不均是PTM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由独立危险因素构成的联合指标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0%、86.3%、84.2%,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结论:年龄、肿瘤位置、被膜侵犯、超声提示中央区异常淋巴结、颈侧区淋巴结淋巴门回声不均联合可有效地预测PTM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 专题论著
    葛乃侨, 王月香, 兰 雨, 姜 波, 马 骏, 李墨琳, 罗渝昆
    肿瘤影像学. 2024, 33(3): 239-24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3.005
    目的:探讨超声在预测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以下简称HTPTC)术后5年复发情况中的应用价值,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并分析292例经手术治疗的HT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复发情况,中位随访时间5.42年,复发定义为经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或二次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确诊新病灶或异常淋巴结中存在癌细胞。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5年复发相关的潜在预测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识别出与复发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并评估预测模型。结果: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径、形状、边缘、钙化情况、超声血流情况、恶性结节数量、接触被膜情况是与5年复发相关的潜在预测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结节最大径>1.5 cm[HR=3.37(95% CI 1.17~9.68),P=0.023]、结节纵横比>1[HR=4.82(95% CI 1.69~13.75),P=0.003]、微钙化[HR=5.51(95% CI 1.18~25.68),P=0.029]及恶性结节多灶[HR=3.28(95% CI 1.03~10.47),P=0.045]是HTPTC患者5年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以上变量建立HTPTC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指数为0.845(标准误=0.061),第3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95% CI 0.502~1.000),第5年为0.834(95% CI 0.695~0.943)。结论:基于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为HTPTC患者的复发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助于医师在术前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减少过度治疗。
  • 指南解读
    任 彦, 尹 波, 芮文婷, 程海霞, 黄若凡, 秦智勇, 汪 洋, 张家文, 姚振威
    肿瘤影像学. 2024, 33(2): 101-10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2.001
    神经肿瘤反应评价(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标准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评估标准[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神经肿瘤评估标准(RANO-HGG)、改良 RANO(modified RANO,mRANO)和免疫治疗RANO(immunotherapy RANO,iRANO)]常导致临床疗效评估的差异,也增加了究竟使用哪一套标准进行评估的不确定性。2023年9月RANO工作组针对所有神经胶质瘤制定了统一的新版神经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ANO 2.0)。磁共振成像是神经肿瘤治疗反应评估的主要检查手段,而随着神经肿瘤治疗方式的多样化,神经肿瘤治疗反应的影像学表现也更加复杂。本文主要针对RANO 2.0的影像学部分进行介绍,目的是解析新版RANO中关于磁共振成像评价的技术和诊断要点,旨在为影像医学在成人神经胶质瘤治疗反应评价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 专家述评
    管一晖
    肿瘤影像学. 2024, 33(2): 108-114.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2.002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氨基酸示踪剂所提供的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的生物学特征已超越了传统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用于脑肿瘤初始诊断、肿瘤边缘的描绘、手术和放射治疗的计划制订、残留肿瘤的评估及治疗后反应的评估。PET/MRI一体化成像允许在一次检查中同时获取PET和功能MRI序列多个参数,减少扫描时间,氨基酸PET与功能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空间分布一致性虽然存在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多模态检查模式对脑胶质瘤的功能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互补信息。本述评旨在简述脑肿瘤各种氨基酸示踪剂,以及对氨基酸PET/MRI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的实际理解,另外还概述了新型放射性示踪剂转化进展,展望氨基酸PET/MRI放射组学、机器学习和成本效益方面的未来应用前景。
  • 专家述评
    张显迪 , 邱路萍 , 丁 红
    肿瘤影像学. 2024, 33(2): 115-12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2.003
    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是最大限度地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由于开颅术中“脑漂移”的存在和保护脑功能区的需求,术中超声多种新技术可发挥实时导航定位、协助判断肿瘤边界和识别残留病灶的作用;此外,超声造影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快速分子病理学诊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超声响应性纳米体系具有临时打开血脑屏障和精确控制药物释放的双重效应,并呈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针对胶质瘤的高度特异性。本文对上述临床和基础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旨在为脑胶质瘤的诊疗提供新的参考。
  • 专家述评
    任 鹏, 蒋宇超, 尤 佳, 程 炜
    肿瘤影像学. 2024, 33(2): 121-12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2.004
    神经影像统计建模是神经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一个关键分支,本文对近年来神经影像统计建模领域的重要方法学进展进行述评。首先,本文介绍了认知解码模型,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正交分解方法和表征相似性分析来解析神经影像数据中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其次,本文探讨了神经影像个体化建模方法,包括规范性建模和个体脑功能剖分,以及它们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随后,本文讨论了数据驱动的疾病进展模型,阐述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学工具推断出疾病生物标志物随时间而变化的进展模式,以及该方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影像建模方法及其在神经影像领域中的应用。
  • 专题论著
    方 磊, 方 慧, 耿源源, 殷 润, 刘新疆
    肿瘤影像学. 2024, 33(2): 136-14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2.006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鉴别诊断脑膜瘤组织病理学分级的价值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脑膜瘤的51例患者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病理学分级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ow-grade meningioma,LGM)组45例和高级别脑膜瘤(high-grade meningioma,HGM)组6例,计算平均ADC(ADC mean )、最小ADC(ADC min ),以及两者相对值(rADC mean 、rADC min )。比较两组ADC mean 、ADC min 、rADC mean 、rADC min 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DC各参数与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GM组的ADC mean 、ADC min 、rADC mean 及rADC min 均高于HGM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ADC参数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显示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C min 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其最佳截断值为
    0.657×10 -3 mm 2 /s,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5.56%。ADC mean 、ADC min 、rADC mean 及rADC min 均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ADC有助于术前预测脑膜瘤的病理学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
  • 稿约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0.
  • 专题论著
    李金辉, 瞿飞麟, 尤 超, 顾雅佳,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39-4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6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对乳腺癌保乳治疗患者术后同侧乳腺肿瘤复发(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IBTR)及其二次术后远处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的6 80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67例发生IBTR并在本院完成术前MRI检查,按照年龄、临床分期、纤维腺体密度进行1∶2匹配,纳入134例无复发患者作为对照。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RI特征及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可预测IBTR的独立因素。此外,在67例发生IBTR的患者中,筛选出47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同时具有复发灶MRI图像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范围1.9~101.1个月),其中1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32例没有发生远处转移。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二次术后远处转移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资料中的组织学分级、阴性切缘距离及分子分型,临床资料中有无术后辅助放疗以及术前MRI中的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水平、病灶强化类型和病灶乳头及皮肤增厚凹陷均与术后IBTR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BPE、非肿块病灶、乳头及皮肤增厚凹陷和分子分型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 和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未接受放疗是发生IBTR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在47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并具有复发灶MRI图像的患者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R2 - 和术前MRI中的高BPE水平与二次术后远处转移的高风险相关。结论:术前MRI对辅助临床管理预保乳和IBTR患者有所裨益。术前MRI中的高BPE、非肿块病灶、乳头及皮肤增厚凹陷提示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高风险,而复发灶MRI中的高BPE与二次术后远处转移的发生有关。
  • 指南解读
    尤 超, 顾雅佳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1-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1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X线检查》。CACA指南强调了乳腺X线检查是唯一被证明可早期检测乳腺癌、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影像学方法。而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作为其衍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乳腺X线摄影的不足,特别适用于以致密型乳腺为主的中国女性。本文针对该指南中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核心内容进行介绍,为乳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 专家述评
    黄仪妮, 周建华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6-1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2
    乳腺癌的精准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普遍应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超声影像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方法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大量的特征,反映肿瘤的微观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逐步应用于乳腺癌的诊疗评估中,旨在助力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该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专家述评
    卫旻炎, 周建桥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13-19.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3
    自2013年美国放射学会出版第二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后,乳腺超声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均从中获益。本文总结了2013年版超声BI-RADS出版这10年间,乳腺超声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与革新、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机遇,以期为临床诊治、指南推广与应用提供帮助。
  • 专题论著
    陈 阳, 汤 伟, 顾雅佳,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20-30.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4
    目的:探究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征与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的相关性,并建立RS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21基因检测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筛选出有术前MRI检查的患者拟入组。以RS=26分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RS≥26)与低危组(RS<26)。根据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评估患者图像。运用单因素检验比较MRI影像学特征在RS分组间差异,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RS预测模型。以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法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筛选,运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法进行重采样,使用4种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构建模型(线性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决策树和K近邻)。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共入组159例患者(低危组58例,高危组101例)。在临床病理学特征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低危组PR表达阳性患者占比更高。在MRI影像学特征中,肿块边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低危组肿块多表现为边缘毛刺(64.8%),高危组肿块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54.7%)。将PR状态和肿块边缘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R阳性与PR阴性相比,PR阳性患者复发风险相对低,OR值为0.110(P=0.038);边缘毛刺的肿块与边缘不规则肿块相比,边缘毛刺的肿块复发风险相对低,OR值为0.343(P=0.004)。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且该模型校准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性。以7∶3划分后,训练组纳入111例患者(低危组34例,高危组77例),验证组纳入48例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均为24例)。4种机器学习模型AUC为0.64~0.69,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相对较高。结论:MRI在评估ER + /HER -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 专题论著
    曲 宁, 罗娅红
    肿瘤影像学. 2024, 33(1): 31-3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4.01.005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构建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明显高信号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旨在提高对两种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并分析64个PMBC和137个T2WI明显高信号纤维腺瘤病变的DCE-MRI表现。记录放射科医师的原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诊断结果。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CE-MRI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学特征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评价影像学特征模型的分类性能。绘制校正曲线,评价模型对病变分类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采用临床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放射科医师原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和NPV分别为76.56%、73.00%、74.13%、56.98%和86.9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变的边缘、晚期内部强化特征、内部有无强化分隔和分叶特征是鉴别PMBC和纤维腺瘤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PPV和NPV分别为96.24%、87.50%、94.89%、92.54%、88.89%和94.20%。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DCA显示,影像学特征模型鉴别两种病变的临床净获益明显高于将其全部视为PMBC或纤维腺瘤。结论:基于DCE-MRI表现构建的PMBC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明显优于影像医师原始诊断,可提高对两种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 专题论著
    朱宇莉, 包静文, 王 坤, 赵倩楠, 徐庆玥,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3, 32(4): 328-33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4.003
    目的: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声衰减成像(attenuation imaging,ATI)技术无创评估肝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进行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者肝脏良性肿瘤手术的肝脂肪变性患者97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分析脂肪变性不同病理学等级患者ATI测值的稳定性及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TI测值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TI对肝脂肪变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分析发现脂肪变性不同病理学等级患者ATI测值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大于0.90。不同组间AT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2组与S3组ATI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TI测值和病理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脂肪变性病理学程度是ATI测值的独立影响因素(b=0.13,t=9.12,P<0.001)。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TI测值诊断肝脂肪变性程度≥S1、≥S2和≥S3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66(95% CI 0.895~0.987)、0.931(95% CI 0.876~0.978)和0.708(95% CI 0.655~0.818)。结论:肝脂肪变性程度是ATI测值的独立影响因素。ATI技术在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的评估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特别是对较低水平的肝脂肪变性。
  • 专题论著
    包静文, 吴惠宁, 吕越明, 王 坤,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3, 32(4): 334-338.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4.004
    目的:探讨超声声衰减成像(attenuation imaging,ATI)技术在定量评估兔脂肪肝模型肝脂肪变性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构建不同程度兔脂肪肝模型。在高脂饲料喂养前(第0周)及喂养后(1~36周)每4周随机取2只实验兔进行灰阶超声及ATI检查,从第4周开始,2只实验兔在灰阶超声及ATI检查后处死并行肝组织取材。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并分析脂肪肝形成及发展过程中ATI技术测得的声衰减系数(attenuation coefficient,AC)值的变化。结果:兔脂肪肝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肝脏AC值呈逐渐上升趋势,于第12周开始,兔肝脏AC值[(0.909±0.189)dB/(cm·MHz -1 )]与第0周AC值[(0.592±0.131)dB/(cm·MHz -1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AC值随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0与S2、S3之间,S1与S2、S3之间的A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S0与S1、S2与S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0,P=0.021)。进一步分析发现
    兔肝脏AC值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12,P<0.001)。结论:AC值在脂肪肝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呈稳定上升趋势,AC值与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高,ATI技术能够定量检测肝脂肪变性程度并动态监测其病程变化。
  • 专题论著
    宋华丹, 刘 明, 刘欢欢, 尹秋凤, 严永青, 王 强, 张 静, 赵 翼, 赵献策, 李金凝
    肿瘤影像学. 2023, 32(4): 339-34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4.005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MRI-PDFF)分布特点,为未来NAFLD患儿肝脏脂肪含量评估标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组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上腹部3.0 T 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的超重/肥胖儿童受试者69例。收集入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全肝加权平均MRI-PDFF(weighted mean of MRI-PDFF,MRI-PDFF wm )将受试者分为正常肝脏(Grade 0级)、轻度脂肪肝(Grade 1级)、中度脂肪肝(Grade 2级)及重度脂肪肝(Grade 3级)。分析肝段间MRI-PDFF的变异度及其与脂肪肝分级的关系。探讨肝脏各段MRI-PDFF(MRI-PDFF Ⅰ-Ⅷ )及其与MRI-PDFF wm 在脂肪肝诊断及分级中的一致性;比较PDFF Ⅰ-Ⅷ 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的相关性。结果:69例入组受试者中确诊NAFLD患者58例(84.06%)。NAFLD患者MRI-PDFF wm 为(20.23±10.16)%,相较于其他肝段,MRI-PDFFV 最高(22.23±9.85)%。MRI-PDFF V 与MRI-PDFF wm 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最高(ICC=0.988,P<0.001)。正常肝脏(2.59%)及轻度脂肪肝(7.15%)肝段间MRI-PDFF范围低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9.71%~11.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诊断有无脂肪肝(Kappa值为1,P<0.001)及脂肪肝分级(Kappa值为0.880,P<0.001)方面,MRI-PDFF V 与MRI-PDFF wm 一致性最高。MRI-PDFF I-Ⅷ 与丙氨酸转氨酶均呈中度相关(r=0.415~0.470,P<0.001),其中MRI-PDFF Ⅳb 相关性最大(r=0.470,P<0.001);MRI-PDFF I-Ⅷ 与天冬氨酸转氨酶(r=0.252~0.337,P<0.005)及γ-谷氨酰转移酶(r=0.232~0.333,P<0.005)均呈低度相关。结论:超重/肥胖儿童中NAFLD发病率较高,且肝内脂肪分布较不均匀。肝脂肪变性程度越高,肝内脂肪分布越不均质。相较于其他肝段,MRI-PDFF V 更能代表肝脏整体脂肪变性程度,可作为肝脏活检或其他无创性定量评估的首选部位。肝脏脂肪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功能的受损程度。
  • 专家述评
    董 怡 ,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3, 32(4): 317-323.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4.0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高达30%。肝脂肪变性是NAFLD的一个重要组织学特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细胞肝癌的患病风险。定量评估肝脂肪变性的金标准是肝脏穿刺活检,但其具有侵入性。影像学技术使无创、定量地评估肝脏脂肪成为可能。许多指南推荐超声作为NAFLD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具有简便、实时、无创及可视化等优势。近年来,超声定量检测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参数包括衰减系数、背向散射系数和声速。但各类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证据较少,需要大量研究探索并优化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对测量值的影响。本文从脂肪性肝病名称的变更、临床诊断现状、超声医学与生物世界联合会定量评估脂肪变性共识的解读入手,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声衰减系数的定量超声技术,以及其在肝脂肪变性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最后从诊断、监测、预测等角度展望超声定量检测技术的临床前景。
  • 专题论著
    黄韵琳, 程 娟, 王 颖, 徐新量, 王诗雯, 魏 丽, 卢秀云, 陈 升, 王文平, 董 怡
    肿瘤影像学. 2023, 32(4): 324-327.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4.002
    目的:探讨超声脂肪分数(ultrasound-derived fat fraction,UDFF)定量检测成人肝脂肪变性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2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健康检查的患者,并行UDFF检查。分别在患者的肝Ⅴ段和Ⅷ段进行3次UDFF测量,获得均值用于分析。自动测量皮肤距感兴趣区中央的深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Bland-Altman图和Spearman相关检验评估UDFF技术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UDFF值为6.5%(4.0%,15.6%)。脂肪肝患者的UDFF值为15.8%(8.4%,15.8%),显著高于无脂肪肝者的UDFF值4.0%(3.6%,4.9%)(P<0.001)。UDFF值与测量深度之间相关性中等(r=0.546,P<0.001)。自肝Ⅴ段和Ⅷ段获取的3次UDFF值一致性良好(ICC=0.882,95% CI 0.833~0.919)。肝Ⅴ段与Ⅷ段的UDFF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UDFF技术作为无创、定量的检测技术,在肝脂肪变性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专家述评
    莫奕文,李汝平,樊 卫
    肿瘤影像学. 2023, 32(3): 205-212.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3.001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胁中老年男性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是表达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Ⅱ型跨膜糖蛋白。与非病变前列腺组织相比,PCa组织中PSMA表达可上升100~1 000倍。近年来,以PSMA作为分子显像和治疗靶点受到广泛关注,其在PCa分期、再分期、治疗和疗效评价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本文将围绕PSMA分子靶向探针在前列腺癌分子显像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述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专家述评
    张召奇,赵新明
    肿瘤影像学. 2023, 32(3): 213-225.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3.002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最早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现,是前列腺癌诊疗的重要靶点。 68 Ga/ 18 F-PSMA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PE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前列腺癌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研究者发现肝癌、肺癌、肾癌等其他实体肿瘤均摄取 68 Ga/ 18 F-PSMA,因此, 68 Ga/ 18 F-PSMAPET/CT在这些肿瘤诊疗中的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本文就 68 Ga/ 18 F-PSMA PET/CT或PET/MRI在非前列腺癌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行述评。
  • 专题论著
    朱 斌,刘 畅,许晓平,胡四龙,宋少莉
    肿瘤影像学. 2023, 32(3): 226-236. https://doi.org/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3.003
    目的: 18 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1007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图像与金标准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对应,比较两者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原发灶的价值,进一步评价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 )在预测前列腺原发灶良恶性及PCa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纳入2019年9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 18 F-PSMA-1007 PET/CT检查的疑诊PCa患者共56例。其中48例患者行mpMRI检查。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两侧中央腺体区与两侧外周带4个分区,与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对应。组间原发灶检出率的差异使用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和SUV max 之间的相关性。SUV max 差异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得出SUV max 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以穿刺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57.1%(32/56)患者为PCa,42.9%(24/56)患者为良性(10例患者伴有前列腺炎症)。PCa患者的PSA、SUV max 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P=0.002,P<0.001)。基于分区分析构建以SUV max 预测前列腺原发灶良恶性的ROC曲线(AUC=0.93),当截断值为9.4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0%和89.6%。基于分区分析, 18 F-PSMA-1007对PCa分区
    的检出率相较于mp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 vs 77.1%,P=0.568)。 18 F-PSMA-1007和mpMRI联合使用检测出更多分区的病灶(84.3%,70/83),但与单独 18 F-PSMA-1007和单独mp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P=0.238)。穿刺病理学检查为良性的患者,分区分析结果提示前列腺炎症分区的SUVmax 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的分区(P=0.007)。基于患者分析, 18 F-PSMA-1007检测前列腺原发灶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略高于mpMRI,分别为78.1%、73.2%、69.6%和76.7%、72.9%、63.2%。在区域淋巴结及骨转移的检出率方面, 18 F-PSMA-1007 均高于mpMRI。PCa原发灶SUV max 与PSA水平和GS均呈正相关(r=0.467,P=0.008;r=0.571,P<0.001)。当SUV max ≥18.00时,PCa的检出率为100%。通过ROC曲线(AUC=0.79)分析确定SUV max =22.40为区别PCa高危险度和低-中危险度的最佳诊断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7%和100.0%。结论:对于PCa原发灶的诊断 18 F-PSMA-1007有更好的效能,与mpMRI联用可以提高肿瘤范围的检测。半定量指标SUV max 对于PCa良恶性和危险度分层有着很好的预测价值。
  • 专题论著
    华 俊,周 玥,曹 林,杨媛媛,刘 影,陈晓良
    肿瘤影像学. 2023, 32(3): 237-243. https://doi.org/DOI: 10.19732/j.cnki.2096-6210.2023.03.00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 68 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并在术前行 68 Ga-PSMA PET/CT检查的7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有无内分泌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初诊未治疗组48例,治疗组28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基于患者和淋巴结分析 68 Ga-PSMA PET/CT对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两组诊断准确度。结果:基于患者分析, 68 Ga-PSMA PET/CT对初诊未治疗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3.33%、97.62%及0.905,对内分泌治疗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0.00%、88.89%及0.844;基于淋巴结分析, 68 Ga-PSMA PET/CT对初诊未治疗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77.78%、99.69%及0.899,对内分泌治疗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77.27%、98.52%及0.825。两组患者比较、 68 Ga-PSMA PET/CT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 68 Ga-PSMA PET/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未明显降低,仍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对盆腔淋巴结清扫具有指导意义,但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